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針灸可通經絡調陰陽 這4大禁忌要牢記
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針灸的作用
1、 疏通經絡
針灸治病則可利用其“疏通經脈,調和氣血”的作用,根據經絡與臟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機理,在經絡循行分布路線和聯系范圍內選取一些腧穴,進行針刺或艾灸,使經絡暢通,營運有度,氣血調和,陰陽平衡。
針灸疏通經絡作用同樣主要是通過經絡腧穴的配伍和針刺手法來實現的。以足陽明胃經為例:足陽明經氣偏盛之牙齦腫痛,取本經內庭穴,瀉熱通經止痛;足陽明經氣偏衰的胃痛,可取本經足三里穴,溫通經絡補虛止痛;足陽明經氣逆亂,包括濁氣上逆的嘔吐,清氣不升的腹脹、腹瀉等。亦可取本經足三里穴,升清降濁,調和胃氣;足陽明經氣阻滯引起的股髀部疼痛、麻木,可取本經髀關、伏兔等穴,疏通經氣,暢和氣血。
2、 調和陰陽
疾病的發生,從根本上來說是陰陽的相對平衡遭到破壞,出現偏盛偏衰的結果。對于這些臟腑經絡功能失常的病理變化,運用針灸方法則可以調理陰陽,補偏救弊,恢復陰陽相對平衡,促進陰平陽秘,保持精氣充沛,形氣相合,神氣內存。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主要是通過經絡腧穴配伍和針刺手法來實現的。例如:胃火熾盛引起的牙痛,陽熱偏盛,治宜清胃瀉火,取足陽明胃經腧穴內庭,針刺瀉法。寒邪傷胃引起的胃痛,屬陽邪偏盛,治宜溫中散寒,取足陽明胃經腧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針刺瀉法,并灸。
針灸療法具有很多優點:
第一、有廣泛的適應癥,可用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
第二、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特別是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鎮靜、鎮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簡便易行;
第四、醫療費用經濟;
第五、沒有或極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協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
針灸的禁忌
1、 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舊病又添新病。
2、 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時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次數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3、 對于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4、 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時,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時,或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編輯:趙彥
關鍵詞:針灸 通經絡 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