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工人村”里的鄉愁:曾被外賓參觀過的家變蝸居
肯努力,就能過上好日子
上世紀90年代末,沈陽工業企業陷入發展低谷,大量工廠停產、半停產, 35萬國企職工中有13萬人與企業協議解除勞動關系,還有大量工人回家“休假”,當時的沈陽市鐵西區“工人村”,被稱為全國最大的“工人度假村”。
“度假村”的背后,是難掩的辛酸。王寧還記得,那時候自己還在上初三,班里隔三差五就要捐錢,每次都是哪個同學父母的單位不行了,家里生活困難,希望同學幫助一下。父母討論的總是哪一家廠子又垮了,工人都去了哪里,做了什么。
“我二姑9000元就買斷了幾十年的工齡。因為姑夫也沒有了工作,全家沒有經濟來源,經常鬧矛盾離了婚。二姑帶著女兒搬到‘工人村’的長輩家生活。她離開工廠,不會干別的,只能做點家政零活,收入不穩定。為了不交采暖費,她們就在樓里燒煤取暖,女兒的學費也是挨家挨戶借出來的。當時,四五十歲的男工人不好就業,沒有工廠可去,就搶著做一些收入較低的看倉庫、當保安的活兒?!蓖鯇幷f。
那時的“工人村”,房屋老化嚴重、破舊不堪。
2002年開始,鐵西區進行“東遷西建”改造,和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始合署辦公,共同成立鐵西新區。200多家企業搬到城郊,老鐵西區改造為居住區,通過產業空間置換,借助級差地租和土地財政推動產業轉型。鐵西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大批企業再次稱雄,一棟棟新住宅拔地而起。
“無論生活多艱難,只要一大家子人努力,就能過上好日子?!鄙蜿枡C床廠的老職工陳國忠說,1999年,大兒子陳富瑞和二兒子陳喜瑞都失去了工作,一大家子搬離了“工人村”,搬到沈陽市大東區里的棚戶區住。陳富瑞在工廠開過車,找親朋好友湊錢買了出租車,當起了司機。陳喜瑞和媳婦在農貿市場門外經營了一個早點攤,2008年租了一個門市房,開了一家早點鋪。
春節時候,陳國忠與當年一個小組的工友聚餐,回憶往昔歲月。如今,很多職工還住在鐵西區,只不過不再是“工人村”,而是新建的高層樓房?!肮と舜濉痹诔鞘薪ㄔO中被拆除,當時鐵西區決定,保留一“圍合”既一個建筑群,作為歷史文化遺跡,在這里建起了“工人村生活館”。
“工人村的故事,說也說不完。每次過年回家,都要去這里看看。不論我們這些產業工人的子弟走到天涯海角,鐵西的工業時代里,都有我們永遠的鄉愁?!蓖鯇幷f。
編輯:梁霄
關鍵詞:鄉愁 外賓 蝸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