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平時忙工作節日忙聚會 父母成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大年初一這一天,陳秀琴在微信的家庭群里給外孫女發了一個大紅包。女兒女婿帶著小外孫女都在外地生活,不能回來過年,她覺得很遺憾。
“兒女都不在身邊,現在紅包都只能在網上發了。”為了能跟上年輕人的節奏,陳秀琴不僅學會了視屏聊天、發紅包等這些基本技能,更是許多社交網站的常客,為的就是能和女兒說到一塊去。
家里來拜年的晚輩都說她現在變化很大,不再問小孩期末考試考了多少分、大齡的晚輩有沒有找男女朋友,而是跟大家聊很多時尚的話題。
陳秀琴說,以前女兒在家的時候,都會強制她學很多拜年的“規矩”,“而現在,她能回來陪陪我就挺好。”
很多父母和陳秀琴一樣,在悄悄地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處事風格,為的就是兒女能常回家看看,多一些陪伴。
然而,即使是春節、中秋節這樣的長假,子女回家真正用來陪伴父母的時間也很有限。
據《報告》顯示,有近五成的子女在節假日或周末會陪伴父母,但是仍有50.8%的子女很少和父母在一起,有32.6%的被調查者如今“很少和父母在一起”,而“和父母在一起時間大于假期1/2”的比例為30.1%。即使在春節或中秋這樣的重要節日,只有48.3%的被調查者“一定會回去陪父母”。而且,18歲~25歲年齡段“很少回家”的比例最大,為15.1%。
“工作或學習太忙,沒時間”成了子女對父母關愛不夠的重要原因。
同樣,有35.7%的子女是在“父母身體出現變化”之后,才意識到爸媽開始依賴我們。而對于女性來說,有11.2%的女性是在“有了自己孩子以后”開始意識到這一點。
編輯:梁霄
關鍵詞:工作 聚會 父母 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