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隨著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吃飯、打車、購物、看電影、充值、發紅包……人們的日常行為已經與移動支付密不可分。與此同時,一些不法分子也瞄準這一新生事物,利用移動支付領域存在的技術漏洞、監管不到位等從事詐騙行為,且作案手段不斷翻新,令打擊難上加難。
新漏洞滋生新騙局
2016年5月,合肥市李先生收到一條某電商網站的推銷短信,是以前瀏覽過的一家網店,其中液晶電視價格要比之前便宜近千元。“我之前瀏覽過官網,詐騙分子發來的頁面跟官方網站實在太相似了,所以我想都沒想就填了賬號密碼。”李先生通過手機掃描了店主發來的二維碼后,進入一個支付界面,輸入銀行賬號和密碼后卻顯示支付失敗,之后卻發現自己的銀行賬號被轉走10000余元。
無獨有偶。在廣西南寧市,有市民反映逛街時,有商家搞活動,說只要下載一個APP并捆綁信用卡,之后刷一毛錢就可參加抽獎。按照要求刷完后,這位市民發現信用卡在杭州被盜刷了3200元。
記者日前經過南寧市七星路時,一名推銷話費充值業務的女孩稱,公司為推廣微信公眾號特意拿出一筆費用,只要掃碼關注,就可享受“300元抵500元”的充值優惠。記者隨后與南寧市公安部門取得聯系,民警表示最近已掌握相關情況,并提醒這是個騙局,掃完二維碼后,手機會被植入病毒,盜刷與手機綁定的銀行卡。
移動支付的高速發展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便捷,也為騙子們開辟了新途徑。用戶在使用了外觀、體驗都與正版無異的盜版客戶端和網頁后,騙子再通過改動原始客戶端程序的執行流程,截獲用戶的賬號名、密碼等隱私數據,這是詐騙分子通行做法。
信息泄露是滋生詐騙的“溫床”。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2016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84%的網民曾親身感受到因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不良影響。有關人士指出,房產、裝修、保險、銀行等行業已成為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重災區”,形成了“源頭泄露—批發商—網絡交易平臺—中間商—買家”的完整利益鏈。
除此之外,透過二維碼和免費WiFi植入手機木馬病毒進行侵害的案例也不在少數。據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數據顯示,騰訊手機管家用戶每天有超過2億次WiFi連接,其中每天約有60萬次屬于連接具有風險的WiFi。
基于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新型支付方式,因其方便、快捷特性,一經推出便受到年輕人的青睞。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通過用事先綁定銀行卡的手機與消費POS機輕觸,即可完成支付。
“這項新的技術也存在安全漏洞。”馬鞍山市公安局雨山分局經偵大隊民警何正飛介紹,民警在實際使用中發現,只要隨機將一張IC芯片銀行卡靠近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機,手機便可以在無需輸入密碼的情況下“掃”出該卡的4位尾數、卡片余額以及最近10筆交易記錄等關鍵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導致個人銀行卡信息的泄密,更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