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他給奶奶剪了紅蝴蝶 引來了LV和愛馬仕的邀約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傳統的剪紙都是這樣的,以紅紙為媒。
可他為什么會用這么大膽另類的方式來詮釋剪紙,很多人說:“吳耿禎,為了剪紙,你可真是舍得啊!”而每當有人問起耿禎緣何會愛上剪紙,他的回答恰恰是因為“舍不得”。
耿禎小時候住在臺南的鹽水溪畔,因為父母離異,童年留給他的歡樂記憶并不多,除了爺爺奶奶的關懷備至,要說讓他最難忘的,就是逃離家庭的陰霾,跟堂哥一起到溪邊嬉戲、打水漂的時光。
溪的波光與流水,深深印在了他的記憶里,直到他長大,原本以為時光一去不復返了,沒想到它會以另一種形式和你重新產生連接。
那一年,耿禎24歲,一個雨過天晴的下午,學校游泳池積了一層雨水,太陽出來之后,水面竟出現一片綠色的“草原”,他覺得青苔好美,于是跑到游泳池上跳,當看到陽光灑落在漣漪上產生的迷人光影,耿禎兒時記憶被喚醒了。
“水面的光影”,一想起就好懷念,但是卻消逝不見,再也追不回了。
耿禎回到工作室,他很想把那種童年里珍貴的“光影”感覺留下來,偶然一抬頭,發現西邊的一扇窗戶,他想到了剪紙,“剪紙不正是留住光影的最好介質嗎?”
那天晚上耿禎跑到夜市買來紅紙和剪刀,歡快地剪起來,當剪刀終于停下得那一刻,已是新一天的早晨,陽光穿透玻璃上大片紅色剪紙,和地上的紙花碎屑正一同跳著舞。
可兒時的那條小河,在耿禎腦海里仍舊揮之不去,他便用剪紙的形式裁起了木頭,于是就有了后來童年消失的紀念——冥河。
除了記憶里的小溪,爺爺奶奶是耿禎情感記憶里最重要的部分,因為成長的后半段時光都是爺爺奶奶陪伴他渡過的。
“大三那年寒假的一天,我記得很清楚,正好是情人節,我回臺南的奇美醫院看阿公,當時阿公已經經歷了7、8年阿茨海默癥的折磨,我親眼看到阿公從認識我到不認識我,到像個小孩子一樣,到失控需要人家照顧。”耿禎說。
那天,耿禎站在加護病房前,正通過一扇窗戶靜靜地看躺在病床上爺爺,這時耿禎看到陽光從病房里的窗戶灑在爺爺的身上,他內心涌起一股沖動:阿公的時日無多了,我想做個東西給阿公,記錄下和阿公在一起最后的時光。
于是有了這張照片。
在醫院的特護病房上貼上紅色的剪紙,一開始護士和醫生不太理解,因為紅色的剪紙和白色的醫院看上去有些格格不入,后來聽耿禎說他只是想表達對爺爺的敬意,于是幫著他把窗花貼到了病房的玻璃上,從這個孔洞耿禎可以看到他的阿公。
“這是我對爺爺的一個很私密的紀念,每次創作時我都會回過頭來看,可以說這是我空間創作的情感原點,會提醒我記起很多的事情?!?/p>
當爺爺生重病之后,奶奶已經沒辦法走路,于是耿禎將奶奶的照片放大之后,剪成了一只只蝴蝶,希望她能像蝴蝶一樣飛到爺爺身邊去。
這張照片是在廚房拍下的,它出現在耿禎的第一次個展上,展覽叫做《帶一籃水果去看她》,耿禎的奶奶如今已經95歲了,在耿禎的印象里,奶奶的一輩子都在廚房渡過,被煮飯、中藥的氣味圍繞,幾乎不怎么出門。
因為剪紙和心底那些難舍記憶連接在一起,所以原本打算畢業之后工作的他,一直有個困惑:“剪紙在我看來只是一種形式,它是用剪刀把紙剪出來,通過光說話。
但是這個東西在我們成長記憶中其實并沒有,但我和身邊的人卻又覺得它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那么這個形式背后的文化到底是什么?”
于是,他跑去看書研究,發現黃土高原的陜北有很多讓他著迷的剪紙風格,很粗獷,很特別,于是他帶著這個問號第一次離開臺灣,來到陜北,認識了很多剪紙的老大娘。
兩個月的流浪學習之旅之后,耿禎發現那些通常生活更封閉、窮困,甚或承受著家暴或兒女夭折之苦的大娘,剪紙剪得特別好,或許是因為現實生活太過困苦,用這些作品來找一些快樂。原來,剪紙也有一種療愈功能。
這些發現,讓耿禎更想留住“剪紙”這個瀕臨失傳的東西,畢業之后,他抓住一切的機會將剪紙藝術滲透進作品里去。
一直以來,人們一直有這樣的執念:剪紙只能用這樣的紅紙,但現實卻是,剪紙和千萬中國傳統技藝一樣,面臨著失傳的窘境。
或許曾是建筑系學生的原因,耿禎打破了形式和空間的局限,讓剪紙這個傳統藝術穿越到了任何可能的領域,所以無論是為了留住去陜北看到的大山,用木頭裁剪出山。
或是用照片剪紙,
讓人們珍惜那些美好的瞬間。
墻上面的剪紙和懸空的部分合在一起就是一張完整的照片。把照片、影像和剪紙放在一起時,產生一種互相的沖突,記憶好像也是這個樣子,影像破碎了,剪紙也閱讀不清楚,寓意讓人銘記珍惜和懷念。
亦或是用繁體字詞典剪紙,來提醒人們重溫兒時學習的美好記憶。
相對于如今的網絡時代,手寫這種感性審美卻逐漸被淘汰,人們幾乎不用字典,這個剪紙裝置作品《中文漢法字典》以此為靈感,以字典內頁為質,用圓弧形狀的圖案創造出夕陽意象。耿禎說:“我想借此表達對紙質書與繁體字逐漸消逝的遺憾,提醒觀眾重溫童年學習文字的美好記憶?!?/p>
這一切看似光怪陸離的表達,只是想把剪紙這個中國傳統的藝術和文化根子,留在人們的記憶里,哪怕延長一天。
沒想到,耿禎的剪紙創意被LV相中,他成為臺灣第一個在LV藝文空間做個展的藝術家。
他身后的展架便是用剪紙藝術創作出來的,門店里還有很多剪紙展品,從它們投射的陰影之下,在這個外國奢侈品門店里,捕捉到了屬于中國的文化氣息。
后來Hermes也跑來邀請他,昂貴的愛馬仕皮革和絲巾成了中國剪紙藝術的底版。
愛馬仕全球巡展來到中國臺灣,向當地優秀的設計師與藝術家發出邀請,吳耿禎的“中國剪紙”創意勝出,它以臺北盆地為基礎,把綠地、河川等元素融入作品中,把民間最具活力的剪紙藝術與愛馬仕的皮革和絲巾的材料結合,轉化為別具特色的作品,豐富的層次,充分地展現了時尚的氣息。
因為跟LV和愛馬仕的合作,耿禎火了,人們都稱他是讓LV、愛馬仕折服的剪紙藝術家。
他卻開始回歸到傳統的剪紙藝術上來,嘗試借助剪紙和人溝通交流,讓更多普羅大眾感染到他對中國傳統剪紙的不舍之心。
于是,他把剪紙放在圖書館的書里,想讓跟多人在某一個溫暖的下午,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來個溫暖的邂逅。
還花一年時間沉下心來剪了1001張剪紙,辦了一個展覽,請更多普通人來這里看剪紙。
而耿禎回想當初他還是個新人的時候,他的作品在MIT藝術博覽會上展出,有人曾充滿諷刺地說:我很難相信,在臺灣當代藝術里還有這種農村藝術。
認同也好,不認同也罷,后來的耿禎,對這些都釋然了,因為無論外界如何評價,你做的東西,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所以好多傳統都這么消逝掉,再也追不回了。
但是對耿禎來說,“舍不得”的那份初心卻不會變,他默默地想:或許這樣一點點地去做,中國最傳統文化血液里的一脈便可以永不消失。
編輯:陳佳
關鍵詞:他給奶奶 剪了紅蝴蝶 引來了LV和愛馬仕的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