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全國政協常委陳錫文:大力促進農業轉型 農民增收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我國2016年宏觀經濟運行數據,其中農業生產基本穩定,夏糧產量略有減少。對此,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糧食總產量微降0.8%,但這是根據市場需求做出的合理調節,2016年的農業農村經濟總體上是運行平穩。
“但我們必須看到,2016年的農業農村經濟運行中也顯現出了一些矛盾和問題。”陳錫文指出。其中突出的問題就是農民增收困難以及所折射出的結構性矛盾。從公布的數據來看,2016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363元,名義增長8.2%,增幅卻比上年降低0.7個百分點。
在陳錫文看來,農民增收困難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農業尤其是種植業純收入下降;二是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速放緩。從公布的數據來看,2016年農民人均種植業純收入僅為2440元,比2015年只增加28元,名義增長1.1%,增幅比上年下降3.5個百分點;此外由于外出農民工人數增長乏力等多因素影響,作為農民收入中最大支柱的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速也在放緩。
要解決新形勢下的農民增收,必須認真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精神,轉變原有觀念、跳出思維慣性,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找到新的途徑。”陳錫文強調說。
首先,應堅持以完善“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機制去引領農業生產結構調整。2016年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對玉米價格形成機制、補貼政策和收儲制度的改革,已經取得初步成效,過剩產能有所削減,價格正在貼近國際市場,加工企業開工率明顯提升,農民損失得到一定程度補償。要總結經驗、完善辦法、形成機制,逐步將此項改革擴大到也存在供求脫節矛盾的農產品上。在削減供過于求農產品無效供給的同時,要引導農民增加供不應求產品的供給,如大豆、牧草、青儲飼料等。同時更為緊迫的是要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因此,要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改革糧食流通方式,使加工和銷售企業能與農民建立起直接的購銷關系,這樣才能生產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種,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農業的綜合效益。
其次,創新農業經營體系,著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實行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等重大制度創新,都對穩定農民土地承包權發揮了極大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推動了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但是農村人多地少的局面不是短期內就可以改變的,因此在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的同時,還必須積極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近年來,不少地方農民創造的土地股份合作以及耕地托管、代耕等方式,起到了以擴大服務規模來彌補耕地規模不足的作用,讓耕作小塊土地的農民也能享受現代化農業技術裝備的服務,從而明顯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綜合效益。要總結經驗,走出一條既有土地規模、也有服務規模的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經營規模道路。
第三,要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近年來,農產品電商、網購和鄉村旅游業等的興起,為農民創造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在外出農民工增速減緩的同時,2016年本地農民工的數量增加了374萬人,增速為3.4%,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這說明農村仍有新的就業空間可以開拓。要把握住這種新的發展趨勢,在政策上引導和鼓勵農村各種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以農業農村所特有的多種功能,去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消費新需求,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開拓農村新的就業空間、拓展農民新的增收渠道。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全國政協常委 陳錫文 農業轉型 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