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臨近春節,眼瞅著周圍鄰居孩子脫單,家里又給他安排了個相親對象,他卻怎么也不愿意去了。“這么多條條框框,愛情本身不應該是這樣子,如果是,那真叫人懷疑人生。”高浩犯起了嘀咕。
面包與浪漫
北京某互聯網公司業務主管王曉謳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經過去年4次相親的磨礪,終于在今年年初“俘獲”了愛情。
28歲的她,早就意識到了嫁出去的緊迫性。
“周圍閨蜜一個個都完成人生使命——結婚生子,我不能掉隊。”
“脫單”路上,王曉謳選擇了相親。對此她有自己的理解,“家里安排的相親對象至少條件差不多,而且能過家庭關;自由戀愛,相比風險要高。綜合考慮,相親效率更高。”
王曉謳把一路的相親比作披荊斬棘、“打怪升級”。她說相親讓她遇了不同的人,看了不同的風景,有了更多的選擇。
“婚姻的路上,總得尋尋覓覓,既得有愛情,又要面包,才會長久。”她坦言,自己相親有兩個前置條件不可動搖:一是北京人,二是要有房。
“我打小在北京長大,嫁外地人家里不同意,我也覺得找個本地人,至少能少些觀念上的沖突。另外,房子能帶給女人安全感。”
2016年春節,王曉謳的首次相親就因為這嚴苛的條框無疾而終。在房子問題上沒談攏,對方希望結婚后租房生活,可是她邁不過“房子”這個坎。“我不想身在家鄉卻有漂泊的感覺。”
今年元旦,姑婆安排的一次相親中,王曉謳終于遇到了合適的人——父母認可、彼此喜歡、北京戶口、名下有房,倆人年初正式牽手。
“她不急,我急啊”
1月15日中午剛過,北京中山公園格言亭的一側,已碼起了長隊。
有的家長站在公園小徑臺的階上,面前擺著孩子的“相親簡歷”——“有車有房、北京戶口、月薪2萬”。仿佛一個個運作有序的集市上的攤位。寒風料峭中,不少家長兜里揣著孩子的“條件介紹信”,一邊走一邊張望,遇到合適的人就上前攀談。還有的家長推著小車張貼“紅榜”,其上掛著孩子的近照、星座屬相、生辰八字……
這里是北京著名的相親角。
來自北京昌平區的王大媽告訴記者,北京戶口、北京有房,這倆條件是相親角的“硬通貨”。據王大媽介紹,為孩子物色相親對象,大都往這兩個條件上靠,家長都希望孩子結婚后在物質條件上不吃虧。
除了“硬通貨”外,有些相親介紹上表明的價碼則五花八門——“皮膚好”、“父母有退休金”……
王大媽說,條件標的細,物色起來有效率。
“最怕遇見說什么感覺對就好的人,上次遇見一個30歲出頭的小伙子親自站街物色對象,小伙子長相清秀、身材高大、年入20萬,瞬間圍上去不少人要給他介紹對象,但一聽他要求對象能對上感覺,圍觀的人基本就散去了。”
王大媽是來給女兒物色對象的,女兒今年36歲。她說自己不常來,知道周六日人多,來試試。“她不急,我急啊。”
徐大爺是相親角常客。他住東城區,離得近,每周都會來逛一圈。兒子今年35歲,是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的工程師,旅美海歸,年收入30萬元。“孩子條件好,平時忒忙,沒時間找對象。他比較挑剔,我也犯難。”
徐大爺說,很多老頭老太太們都是瞎湊熱鬧,真能成的不多。“來這就是找個心理安慰。”
寒風凜冽,北京當日室外溫度降至零下1攝氏度,路上行人稀少,但中山公園相親角氣氛熱烈,人頭攢動,老人們有一個共同的小目標:爭取年前給孩子找個合適的對象…… 本報記者 趙航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