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探訪建設中的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于留白處顯山河

2017年01月20日 16:09 | 作者:嚴紅楓 陳道亮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記者日前來到104國道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路段,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南入口已經初現雛形。由此北上,來到莫角山遺址——良渚古城的核心宮殿區,原本橫穿古城的老國道已在2016年年末永久性封閉,原來的果樹林已變成視野廣闊的草地。經過近一年的環境整治和修復,這里正逐步呈現出古城的原生態模樣。

學生在良渚古城遺址考古現場參觀。李忠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5000年前,良渚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中國史前最燦爛輝煌的文明之一—良渚文明。1936年11月3日,時任西湖博物館(今浙江省博物館)館員的施昕更首次發掘良渚鎮,拉開了良渚遺址考古研究80年歷史的大幕。歷經80年風雨,良渚遺址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在中華文明進程探索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被譽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國家文物局先后將良渚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大遺址保護重點項目,還以國家文物局黨組會議紀要的形式,明確支持良渚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16年,國家文物局印發《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良渚遺址成功入選“十三五”重要大遺址。浙江省委、省政府將良渚遺址申遺工作寫入文化強省建設決定,設立了高規格的保護機構,并制定了專門的地方性保護法規,成立了省政府申遺工作領導小組。杭州市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大遺址保護補償機制,余杭區集全區之力,圍繞“征遷安置、環境整治、遺產展示、學術研究”等重點,強勢推進良渚遺址保護和申遺工作。

記者從良渚遺址管理委員會獲悉,整個公園將于兩年后建成。根據規劃,余杭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良渚古城的核心區域,總面積9.09平方公里,相當于1299個世界杯足球場那么大。古城核心區將集中保留和恢復大量良渚先民最早選擇聚居的自然高地,以及良渚文化中后期人工堆筑的臺墩式聚落。在古城外圍區域,將保留大部分濕地、水域和部分小型古祭壇。

完全建成后,遺址公園將形成一條東西向寬約200米,南北長約1100米的“S”形南北向大綠帶,游客可通過水、陸兩條線路游覽公園。

“我們遵循保護為主、最小干預、以遺產價值為核心、協調發展的原則,陸續開展了基于考古發掘成果的村落搬遷、道路規劃、遺址保護、農田整治、河道疏浚等環境整治工程。”良渚遺址管委會規劃處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啟動約3.66公里良渚古城遺址核心區塊居民、企事業單位的搬遷,申遺區所涉597家搬遷農戶已完成589戶,涉及的59家搬遷企業已完成57家,疊壓遺址本體的建筑物已基本清除并完成場地復原。

留白更顯生機。為了更好地體現和保留歷史文化應有的滄桑感、原生態,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保持了現有人工濕地的構成成分,不縮小現有稻田、水庫、水渠、塘堰等水體面積,同時采取封山育林、水源涵養等措施,以維護遺址區周邊山形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植被覆蓋率。

“體現自然、回歸歷史,充分尊重遺址本身的空間布局和類型,注重文化展示的‘留白’和可逆,增強良渚遺址的可看性、觀賞性。”良渚遺址管委會規劃處負責人告訴記者,遺址公園主入口道路、橋梁等服務設施建設,“注重簡潔,淡化形象,縮小體量,選擇輕型、可逆、環保的材料,力求對環境影響最小化。”對于核心區之外,申遺區以內的環境整治,將統籌考慮遺產區、緩沖區,并按照近期、中期、遠期、愿景規劃分期逐步實施。

“我們希望最終實現兩個目標,在核心區域,建設一個體現世界遺產價值的考古遺址公園,在外圍區域,形成與世界遺產和考古遺址公園相協調的外圍環境。”良渚遺址管委會規劃處負責人表示。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无线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另类日韩国产综合 |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 亚洲第四色色色色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专区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大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