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當科學家”失去吸引力 誰偷走了中國孩子的科學夢?

2017年01月13日 09:52
分享到: 

“當科學家”緣何失去吸引力

一個人的職業選擇主要受到內心的召喚、社會引導和社會評價等幾個主要方面的影響。很多人可能會因為社會評價而放棄了內心,比如,以名利來衡量的話,當明星可能比當科學家更光鮮。

孫云曉認為,學業和職業選擇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項調查顯示,高中生未來選擇職業的標準,首先是適合自己,其次是收入、穩定性、能力發揮、工作環境等。按照這些標準,科學技術職業的吸引力不如那些與經濟相關的職業,比如企業管理人員,也不如那些時尚的職業,比如設計師。

“價值觀的變化可能是一個更深層的影響因素。”孫云曉分析,一些青少年不愿意從事工作負擔重或需要做出犧牲的職業,而學習科學專業或從事科學技術職業恰恰給人們這樣一種印象。還有一些青少年越來越傾向于優先考慮金錢,科學技術并不被認為是一個回報率足夠高的職業。另外,為了適應不確定性越來越高的未來社會,許多青少年可能會認為掌握更多政治學和經濟學的知識要比科學更加重要。

別讓“教育”把科學興趣“教”沒了

是否還有其他地方出了問題?

研究表明,兒童早期對科學的興趣,對后續學習以及是否從事科學領域工作有預測作用,而大部分人的科學興趣是在14歲前建立的。

知名創客教師、北京景山學校吳俊杰表示,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對科學的興趣,老師要做的是如何激發和引導他們的好奇心,帶他們走進科學之門。

然而,事情不盡如人意。

每三年進行一次的PISA測試,主要針對全球15歲學生進行數學、閱讀和科學方面的評估。“情境化”是PISA的特色,每道題都是一個蘊含多種科學知識的社會情境。我國此次位居總分榜第十,拿到高分的學生比例不高,一個重要原因是運用知識解決情境中“真問題”的能力不足。

吳俊杰說,在我國,科學教育向來以“教”為主,只有小部分科學老師會給學生一些自主探究的空間。“科學教育的目的當然不是要把每個孩子都培養成科學家,而是要讓他們學會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探究,像工程師一樣動手實踐,具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依據證據得出結論。同時,讓他們對自然中更多的事情感興趣。”吳俊杰說,“千萬不能在‘教’的過程中把他們的科學興趣弄沒了。”

中國教育學會科學分會秘書長蔡矛表示,讓孩子愛上科學,需要從中小學課堂做起。全社會科學素養的提高,應該從中小學科學課抓起。

編輯:梁霄

01 02

關鍵詞:吸引力 中國 孩子 科學夢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国内自拍 | 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专区另类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天天视频黄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ⅴ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