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明成祖遷都北京只為一個“神秘預言”?
提示:明成祖遷都北京無疑是遵循了歷史的規律,這也是他在600多年前能為我們留下一個盛世帝國的重要原因之一。他通過下西洋、大閱兵等方式打開了明朝被封閉起來的外交大門,引得萬國來朝。更好地實踐了司馬遷的“革命地理學” ,讓一些人眼里的“神秘預言”變成了一種科學,歷史與地理的科學。
北京
今天,當我們漫步于北京故宮是否還能想起他來呢?那是600多年前,他為我們留下的宏大并且珍貴文化遺產。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鞏固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加強對南海的經營;編修《永樂大典》 ,疏浚大運河;遷都北京……這永樂盛世的一樁樁、一件件大事足以讓他名垂青史。
然而,若我們的思緒在歷史匆忙的腳步中能小憩片刻就會發現,就會發現中國歷史上一個被某些人稱為“神秘預言”的論斷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偉大而且完美的實踐。
長城
司馬遷在《史記·六國年表》中說:“東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故禹興於西羌,湯起於亳,周之王也以豐鎬伐殷,秦之帝用雍州興,漢之興自蜀漢。”
這話用我們現代大白話說出來即是:“東方是萬物開始萌生的地方,西方是萬物最后成熟的地方。因此開創事業的人必定出現在東南,獲取勝利果實的人常常誕生在西北。所以大禹在西羌勃興,成湯在亳地崛起,周人建立王朝是因為有豐鎬作根據地去討伐殷商,秦國完成帝業是由于有雍州當大本營才日益強大,漢朝興盛是從巴蜀漢中開始的。”
有意思的是,我們現代人在翻譯司馬遷的原話時,將東南與西北分別連接了起來,如果能在東南與西北之間分別夾上頓號,即是東、南與西、北,這被稱為“神秘預言”的論斷分明更精準。
南北中國
北京大學的李零教授將其稱為“革命地理學”,并著《從中國地理看中國革命》一書,對此作了詳盡的論述, 從歷史發展規律的角度科學地“破解”這一“預言”的神秘性。
李教授的基本觀點是:盡管明末一直到民初,南方人認為中國正統在南方,中國的經濟中心也確實在南方,但是中國的政治中心卻是一直都在北方。周秦以來,中國的都城,西邊的比東邊的早,北邊的比南邊的早。
李教授還說,南方都城中最有名的是南京,但是以南京為都的政權始終不能統一天下。這是因為中國的重心早期一直在西北,背后有一個廣闊的游牧帶,一直威脅著中國,處于防御的考慮,國家重心不能離它太遠。這也就是經濟重心不斷南移,但政治重心卻不斷往北移(直到北京)的原因。
西安
所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明成祖將首都遷到北京無疑是遵循了歷史發展規律的,是帝王立國的創業實踐,也偉大的,也是科學的。
明成祖沒有遷都西安,那是因為當時的西安如果作為首都已經不利于祖國對于海疆的控制,而作為他做燕王時的“根據地”北京就在那時恰到好處地凸顯了出來。1421年遷都北京,因此對明成祖個人來說無疑是離“危險”更近了一步,但他注定不是一個喜歡躺在“溫柔鄉”里的人,而歷史的宿命也讓他五次遠征蒙古,并死在了第五次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
中國南海
因此,司馬遷的“革命地理學”不是什么神秘的預言,而是一種科學,歷史與地理的科學,它注定了明成祖這位有著遠見卓識的“創業型”帝王最后的人生結局。這也是他在600多年前能為我們留下一個盛世帝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人治的封建時代,有一個好皇帝是件非常難的事情。明朝之前的宋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一個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據說其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但從其定都河南開封的那一刻似乎就注定了其后來偏安浙江杭州,最終化作一滴傳說中“富有的眼淚”的悲慘結局。
南人懷念宋,卻忽略了作為一個國家,僅有錢是不夠的。明成祖就這樣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創業型”的皇帝,這也是他遷都北京的“秘密”。《明史》評價他說:“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南京(網絡圖片)
創業的人不但要有非凡的勇氣,更要有超人的毅力與能力,因此創業的過程本身也就成了一個展現實力的過程。這中間雖然難免不會有炫耀的成分,但炫耀卻會因此而光彩照人。今天,當我們翻開明成祖的履歷,就會發現他的“炫耀”是那樣的引人注目,引得萬國來朝。戎馬一生的他“炫耀”的強項無疑是“秀肌肉”,大閱兵、下西洋也都是他“秀肌肉”的內容甚至創舉。
明史上最有名的大閱兵,發生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三月,明成祖從北京北邊上的懷來調集軍隊10萬人,精心挑選“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精銳相繼表演騎兵包抄、步兵突擊、步騎合擊等項目,又從廣西、云南、四川調來的“土狼兵”、白桿兵演練了步兵勁弩齊射、長槍步兵刺殺訓練等“軍事科目”。
這次“秀肌肉”震驚世界,引得前來“觀禮”的使節達27個國家之多。明朝軍威之盛與睦鄰友好的國策,在各國引起巨大反響。其后中亞、西亞國家與中國的友好關系一直綿延到明末,單是帖木兒帝國,終明一世向中國派遣使節的次數就有60多次。
震驚世界的永樂大閱兵
通過大閱兵“秀肌肉”這種形式據說在周時就有了,但我們封建時代給能像明成祖一樣搞得轟轟烈烈的,幾乎沒有。而早在此之前的永樂三年(1405年),朱棣派遣宦官鄭和為正使,王景弘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寶船”六十二艘,遠航西洋。明朝艦隊從蘇州劉家港出發,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及錫蘭等地,經印度西岸折回返國。以后又于1407年至1433年的二十多年間,先后七次出海遠航,經過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圣地麥加。
鄭和航海圖
這些都是一個創業皇帝的肌肉秀,不僅是宣示國家實力重要舉措,也是擴大國家影響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今天我們的一些歷史學家,卻搬出家底來“引經據典”,聲稱”鄭和下西洋不過是600萬兩白銀換來萬國來朝的意淫”,還說“600萬兩相當于當時國庫年支出的兩倍,這還不包括造船等各地支出的費用。而建造和修補一艘船平均需要1600兩銀子,每次出航平均需船260多艘,僅造修費用就需要幾十萬兩銀子”。
錢,在這些具備“歷史小農意識”的磚家們心中像命一樣的重要,他們不知道從13世紀到14世紀,隨著蒙古帝國瓦解和元朝的滅亡,中國與歐洲的聯系中斷;他們也不知道,是明成祖打開了明朝被封閉起來的外交大門,讓當時的中國真正走向了世界。這也許就是遷都北京的秘密,一個只有在北京才能完成的不是秘密的秘密。
遷都北京,不僅是“革命地理學”,也讓中國離海洋文明更近。
今日北京
編輯:陳佳
關鍵詞:明成祖 遷都北京 只為一個“神秘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