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跨區域旅游合作將成主流

2017年01月10日 15:23 | 作者:鄭 彬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跨區域旅游合作將成主流 強化旅游產品差異化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做強跨區域旅游城市群,優化空間布局,構筑新型旅游功能區。

W020170110257919746816

隨著跨區旅游城市群的建立,城市之間的旅游業發展將打破行政區域的壁壘,通過整合各地的優勢資源,形成區域發展的合力——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日前正式公布,將做強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5大跨區旅游城市群。建設跨區旅游城市群,能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跨區旅游合作前景廣闊

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司長彭德成表示,跨區旅游合作與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規劃》提出,要做強跨區域旅游城市群,優化空間布局,構筑新型旅游功能區。

彭德成說,未來5年,我國將建立京津冀旅游城市群、長三角旅游城市群在內的5大跨區域旅游城市群;以香格里拉民族文化旅游區、太行山生態文化旅游區為代表的20個特色功能旅游區;10條國家精品旅游帶、25條國家生態風景道、8個特色旅游目的地。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表示,《規劃》拓展了旅游的邊界,將給旅游業帶來很多機遇。特別是各地區間以合作的方式進行旅游產品包裝、線路共建、形象共宣,從而樹立較有影響力的旅游品牌,吸引旅游者抵達該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各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跨區域旅游合作組織。諸如,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門商定建立健全京津冀旅游協同發展工作機制;開封市、西安市、哈爾濱市等33個城市建立首個“一帶一路”沿線城市旅游聯盟;“泛珠”11省區政府領導共同簽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以提升區域旅游的整體競爭力,積極尋求無障礙旅游區的建設途徑。這些先行先試的地區,都為我國跨區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實例,也意味著跨區域旅游合作將是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主流。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跨區旅游城市群的建立,城市之間的旅游業發展將打破行政區域的壁壘,通過整合各地的優勢資源,形成區域發展的合力。比如,成渝旅游城市群,要充分發揮長江上游核心城市作用,依托川渝獨特的生態和文化,建設自然與文化遺產國際精品旅游區,打造西部旅游輻射中心。

推進區域旅游資源整合

如何才能有效整合各地旅游資源實現共贏?彭德成說,《規劃》指出,要按照分類指導、分區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全面推進跨區域資源要素整合。

當前,我國旅游景點圈內各景區或景點隸屬于不同行政區,造成各景點景區孤立發展,甚至出現惡性競爭現象。此外,還存在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及相關旅游產業欠缺;缺乏資源整合,景點圈核心旅游形象模糊,帶動功能不強,缺少完備的產品體系和合理的定位等問題。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馮奎表示,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構筑新型旅游功能區,在新型旅游功能區的創建中,整個區域的旅游投入成本就會得到分解。

彭德成也表示,發展全域化旅游,以抓點為特征的“景點旅游”發展模式向區域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加速轉變,旅游業與農業、林業、水利、工業、科技、文化、體育、健康醫療等產業深入融合。

與此同時,旅游業的產業鏈長,涉及的條塊部門多,這一現狀給旅游執法帶來的問題,也讓部分市場主體很難被有效監管。對此,《規劃》把旅游業當作綜合產業來發展,要求多部門共同推進旅游業發展。比如,麗江、三亞等游客集中的區域,已有專門的旅游執法隊和旅游警察的試點,為推進旅游業發展進行了有益探索。

強化旅游產品差異化

“區域旅游合作的基礎和前提是產品的差異化。”有專家表示,產品的基礎是資源,如果幾個相鄰城市的資源十分雷同,就不可避免產生市場競爭,區域合作的難度比較大。

近幾年,我國旅游市場出游散客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自由行已成為居民短途出游主要方式。然而,一些地區缺乏對經典線路的串聯進行科學引導,讓自由行的游客感覺很不方便。

“《規劃》中提到精品旅游帶的建設和旅游產品的創新將給游客帶來更多選擇。”馮奎說。記者了解到,為了搭建區域旅游服務平臺,京津冀旅游部門提出“一張網全覆蓋,一張圖全明了,一張卡全暢通”的區域旅游服務目標。天津市民李鵬表示,京津冀旅游一卡通,不僅可以逛景點、刷門票,還可以實現乘坐公交車、ETC通道支付、餐飲娛樂支付,還能享受打折的優惠,非常方便。

《規劃》還將各類旅游新興業態的發展提上日程。除休閑度假產品、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等,還包括自駕車旅居車旅游、海洋及濱水旅游、冰雪旅游、低空旅游等創新產品。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規劃》所呈現的“跳出狹義的旅游,謀劃廣義的旅游”,本身就體現了旅游融合發展的特點。未來,還需深入研究旅游消費的需求,比如研究與散客化發展潮流相適應的消費特點;有效地引導市場,比如通過政策、宏觀數據等引導旅游投資從聚焦傳統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轉向科技、資本、人才等要素驅動;分類指導地方的旅游創新發展,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經濟日報記者 鄭 彬)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旅游 區域 跨區 發展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91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黄V免费网站免费 亚洲视频在线香蕉 | 日本婬片在线视频 | 真实国产普通话对白乱子子伦视频 | 亚洲色老汉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