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網絡走紅的《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映21天票房僅622萬

2017年01月06日 14:13 | 作者:盧揚 鄧杏子 | 來源:北京商報
分享到: 

2016年2月,一部名為《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在網絡上意外走紅,該記錄片在一家網站的點擊量接近200萬,彈幕數超過6萬條,一度成為熱點話題。但當此片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紀錄片在院線上映后,影片極高的網絡關注熱度并沒有持續到大銀屏。截至目前,影片上映21天票房收入僅622萬余元。

紀錄電影在院線遇冷并不意外,相比《長城》、《擺渡人》等故事性較強的影片,紀錄電影的票房一直以來就不盡如人意,與《我在故宮修文物》同一天上映的紀錄片《生門》截至目前僅收獲100萬余元的票房成績。影片公映前在全國開啟的100場“先觀影后付費”的活動也沒有轉換成相應的收益。曾在電視上爆紅的《舌尖上的中國》被拍成電影《舌尖上的新年》后,院線總成績不到200萬元。但2016年上映的紀錄電影中,有《我們誕生在中國》這部同樣憑口碑收獲6653.5萬元票房的紀錄電影在先,《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票房成績還是讓人有些意外。

“由于網絡受眾和院線受眾一定程度上存在差距,電視、網絡上爆紅的影視劇,院線觀眾不一定會接納。這是《我在故宮修文物》院線遇冷的主要原因。此外,相比電視、網絡,特效突出、故事性強的影片會更適合在影院這個大環境下放映。紀錄電影大部分偏向紀實,敘事相對比較瑣碎,缺乏情節鋪墊、高潮等因素,在影院放映反而失去了自身的一些優勢,也難以引發院線觀眾的共鳴。”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京成說道,“當然,院線較低的排片也會對影片的票房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只限于一定程度,主要還是紀錄電影的受眾市場相對狹小。”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國》等紀錄片引發的關注度來看,國內紀錄片的觀眾群體在不斷擴大。不過對于大多數觀眾來說,紀錄片仍難以擺脫“在電視上觀看免費資源”這一標簽。從業者認為,相比其他類型的影片,紀錄片近兩年來雖然逐漸帶動起國內觀眾的視聽胃口,但對于電影形式的紀錄片,國內觀眾遠遠沒有形成一定的觀看習慣。

而據影片排片數據顯示,在《長城》、《擺渡人》等影片的沖擊下,《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映當天排片占比僅2.7%,之后則降至2%以下。《生門》的排片占比更是不到1%,上映僅21天就已從院線下線。《我們誕生在中國》盡管收獲6653.5萬元票房,但其排片也從未超過5%。2016年10月,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成立,加盟的影廳表示將保證藝術類電影的放映。但現階段而言,紀錄片等藝術類影片真正被市場接納仍需要一定的時間。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網絡走紅 我在故宮修文物 院線遇冷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青青草原男人的天堂 | 亚洲全国免费性爱网站 |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颜射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有码午夜 | 亚洲se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