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無人區"生態解密人:用34年追尋50萬棵樹的生命
山,海南島西南角,一座尖峰嶺拔地而起,海拔1400余米。
樹,巨型喬木、老莖生花、滴水葉尖……原始熱帶雨林“無人區”儼然“空中花園”。
山螞蟥的吸盤附在他皮膚上,血流如注之后,留下積年的疤;在偌大的原始林區,為采集樣品和數據,他和他的團隊數不清有多少次迷路,多少次被暴雨澆頭,多少次被毒蟲叮咬……
他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被評為科技部“全國野外科技工作者先進個人”……他是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李意德。
從李意德背著麻袋、踏著十幾公里的土路鉆進無人區那時起,到他的科研夢在尖峰嶺扎下了根,他的34年,就和嶺上50多萬棵樹纏繞在一起。
叢林對話”:給50多萬棵樹“扯了證”
尖峰嶺無人區里,一條腳掌寬的小徑迤邐密林深處,這就是李意德和他的團隊被荊棘刺著、被蟲子咬著辟出來的路。路兩旁,幾十米高的叢林雜生,竹葉青、蜈蚣、螞蟥、毒蛛隱匿其間。
很多樹上掛著一個標牌,上面寫著樹的種名、胸徑和坐標。沒人能想象,李意德和他的團隊是怎么把一個900畝大的生態監測樣地準確劃分成1500個20米見方的網格,又是怎樣給每一棵胸徑1厘米以上的樹木都掛上標牌。“一個標牌就是一棵樹的身份證。”李意德說,他們已經給50多萬棵樹“扯了證”。
尖峰嶺大樣地中,這50多萬棵樹每五年要全部量一次。胸徑、樹高、冠幅、位置……一次測量,需要30人晝夜不停工作一年多時間,測量面積有92個足球場那么大!
在400多個A2紙大小的樣框上,收齊樣地里所有枯枝落葉后,烘干、稱重,按枝條、樹葉、花果分類,登記數據,然后用打粉機打成粉末,測定養分歸還到土壤中的數據。
李意德說,山上近3000種植物,要弄清它們在不同的環境里如何聚合在一起是最難的。怎么去指導培育人工林?哪個山上適合種什么樹?哪個樹種的配比多少?需要多少氮磷鉀等養分?他們采集、分析一個個數據,尋找問題的答案,探索森林生態系統的規律。
海南尖峰嶺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研究、熱帶森林碳匯能力與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作用……團隊的一個個研究成果,見證著尖峰嶺生態站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生命脈絡。
編輯:梁霄
關鍵詞:尖峰 生態 海南島 原始 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