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加大對境外園區支持力度
——訪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
2016年,“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新的一年中“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領域有哪些。日前,《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
記者:如何評價2016年“一帶一路”建設的進展?
顧學明:2016年是“一帶一路”建設務實推進的一年。這一年,“一帶一路”建設深化了理念、擴大了影響、提振了信心、拓展了市場。“一帶一路”建設為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賦予了新的內容,是我國對外開放方式的轉變和對外開放格局的調整與完善。“一帶一路”建設擴大了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提升了話語權,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愿與各國一道“和平發展 共同繁榮”的方案構想。“一帶一路”建設提振了我國與各國共同應對復雜嚴峻國際經濟形勢的信心,也提振了我國與新興經濟體共同推動全球治理結構朝著公平、合作、共贏方向發展的信心。“一帶一路”建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拓寬了企業的國際視野,特別是與沿線國家巨大的合作空間和共贏機遇愈來愈成為推動企業“走出去”的強大動力,也為中國產品和技術更好融入國際市場搭建了平臺。
當前,中資企業主要以承包工程方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2016年1月至11月,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7367份,新簽合同額1003.6億美元,同比增長40.1%,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2.1%;完成營業額616.3億美元,同比增長7.5%,占同期總額的46.6%。
記者:未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領域有哪些?
顧學明:“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互聯互通、產能合作和園區平臺都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領域。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產能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園區平臺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形式。特別是園區平臺這一領域,能夠有效提升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海外生存能力,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抱團出海”。境外園區中基礎設施完備、主導產業明確、公共服務功能健全、具有集聚和輻射效應的園區還可申請商務部等部委的聯合考核,成為國家授予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
目前,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共有52個合作區,累計為東道國創造了9億美元稅收和近7萬個就業崗位,也為剛剛走出國門、尋求海外發展的企業提供了迅速了解東道國市場、加快站穩腳跟的平臺。未來,我國應加大對境外園區的支持力度,減輕園區在基礎設施投入等方面的負擔,創新園區盈利模式,讓境外園區持續充滿活力,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動力源。
記者:在美元進入升值周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風潮四起的當下,“一帶一路”建設將如何持續推進?
顧學明:當前,面對美元升值加息、英國脫歐、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全球安全環境總體趨緊等異常復雜的世界經濟環境,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整體把握與重點實施相結合。“一帶一路”建設時空范圍廣、跨度大、周期長,要把握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大目標,確立陸海協調推進的大邏輯,圍繞國內發展與對外投資協調發展的前提,實現政治外交與經濟利益的雙豐收。同時,要切實推進關鍵項目落地,發揮早期項目的示范和引領作用,讓沿線更多國家越來越歡迎中國企業去投資。要瞄準重點地區、重點國家、重點項目,打通關鍵節點,樹立互聯互通的典范、產能合作的典范、園區平臺的典范。
二是合作熱情與當地意愿相結合。“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提出的偉大構想,需要沿線國家的參與合作才能落到實地,這就既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單純強化“一國獲利”,而是重在“兩國互利”和“多國互利”,對接沿線國家發展訴求,努力挖掘利益結合點,尋求合作最大公約數,又要避免因過度主導、過度熱情使沿線國家產生逆反心理,誤讀我們“互利共贏”的良好愿望。
三是持續推進與風險防控相結合。“一帶一路”沿線是各國政治博弈的敏感區域,在加快推進“五通”建設的同時,務必要提升安全保障意識,防范政治風險、安全風險、市場風險及產業空心化風險。要考慮地緣政治經濟格局,處理好多元力量的競合關系,主動出擊,強化規則建設能力。要強化國別分析和風險評估,加強風險預警,提前做好應對預案。發揮市場作用,重視調動國際資源,力爭使“一帶一路”項目嵌入沿線國家自身發展規劃與方案中,形成利益共同體。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顧學明 境外園區 一帶一路 國際貿易經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