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國產電影也需“供給側改革”
27日,《中國電影報》發表評論文章,引述了眾多不具名的信息源點名批評豆瓣、貓眼等評分網站,稱豆瓣電影評價體系的分數是人為操控的結果——它直接導致了不負責任的影評人以自己的偏見,嚴重影響了中國電影的發展。因為故意給出的差評損害了中國電影人的玻璃心,并且足以導致大批觀眾不去觀看電影,而讓票房蒙受損失。當晚《人民日報》客戶端轉載該文,引發了人們對影視評論與電影產業的關系的討論。與此同時,貓眼專業影評人評分也已默默下線。
28日晚間,人民日報公眾號發表評論《中國電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指出,“承認觀眾有‘用腳投票’的權利,也就要承認觀眾有‘打星評級’的權利,這都是一種選擇。”“說到底,真正拿出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作品,可能是重要得多得多的問題。”幾乎同一時間,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轉發相關文章辟謠:“這篇文章過度‘猜想’了事實。電影局沒有與豆瓣有過任何接觸,也不認識豆瓣任何人”,“創作和批評是電影的一體兩面,電影進步更期待評價體系實事求是。試圖拒絕批評,那不是真正的電影人;而批評脫離事實,批評的作用則難以生效。”
至此,觀點統一,輿論可望平息。但這場風波暴露出的一些電影人落后的市場意識還需補課。
我們推崇市場,是因為市場能給我們更多的選擇的權利。人們對一部電影如何評價,看與不看,都是自己的權利,豆瓣的評價體系或許有不足,那就要促其完善。張宏森在辟謠時就說,“曾在與貓眼負責人一次交流中,探討過‘專業評分’的話題,大家的共識是:應該在現有基礎上,增加樣本量,擴大覆蓋面,提高參與度,讓專業評價更開闊,更具說服力。“不過也要看到,不是影迷往往不會專門去豆瓣看,而去豆瓣的影迷其水平不可低估,都是有判斷能力的,一般的“水軍”難以瞞過影迷的眼睛。一些電影從業者不去對自身制作水平反思,卻意外開始了一場對于豆瓣電影評分系統以及影評人的討伐,這是用錯了力氣,走錯了方向。
按照這種邏輯,中國足球總是讓人失望,都怪球迷罵中國足球隊臭腳?中國奶粉銷售不景氣,都怪很多人去買外國奶粉?越來越多的人出國留學,都怪他們崇洋媚外?自身的原因呢?按照這種邏輯,年末電影票房不佳,應該首先批評各地環保局。您看,《長城》12月16日上映,《擺渡人》12月23日上映,這正是“十面霾伏”的時候,導致了老百姓不愿出門看電影,各地環保局治霾咋治的?豈不是嚴重影響了中國電影的發展?《驢得水》、《湄公河行動》為啥票房好?那是因為它們分別在10月28日和9月30日上映,秋高氣爽嘛!與其這樣糾結,倒不如在電影票上印上二維碼,觀眾看完電影,直接掃二維碼給出評分。
中國電影市場,近三年的增長分別是27%、36%和創紀錄的49%。2016年電影票房與口碑倒掛, 17年來票房增長率最低,不足為奇。就像中國經濟形勢有高潮有平緩一樣,都是市場的規律,市場的問題還得用市場的辦法來解決。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電影 中國 豆瓣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