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甘肅:“穩”字定盤“新”字顯進
穩中有進,項目引擎夯實基石
對于一個經濟體量小、欠發達的省份來說,穩增長、轉型升級始終是甘肅發展的重中之重。
對于我省轉型發展而言,這是一場歷史性、全局性的戰略布局。“3341”項目建設工程為過去5年來甘肅轉型發展刻下了鮮明的時代印記。今年也不例外,項目建設這塊“壓艙之石”對穩增長至關重要。
盛夏酷暑,沙場點兵。在今年6月以“看優不看劣”為主題的高層次、大規模的全省項目建設觀摩大檢閱中,省級領導分頭親臨項目建設現場,檢查督促,分析交流。從共識到行動,“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意識注入到了每個項目建設的始終,匯聚起了巨大的推動力,建設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當下的甘肅大地,凝心聚力抓項目已成為發展共識。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輻射帶動強的新項目好項目在隴原大地遍地開花。
革命老區慶陽,既是傳統農業區,也是石油、煤炭等資源富集區。全市重點圍繞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富民多元產業和區域首位產業進行綜合研究謀劃設計,建立了“三年滾動計劃”動態項目庫,儲備各類建設項目1363個,投資4269.11億元。其中在文化旅游方面,今年一次性謀劃實施產業項目118個,規劃總投資278.9億元。
從臨夏折橋至定西紅旗二級公路建設項目,到布楞溝流域整體推進連片扶貧開發;從大夏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到引黃濟臨供水工程……放眼臨夏回族自治州,這片曾被稱為“旱碼頭”的大地,處處洋溢著項目建設的勃勃生機。今年,全州計劃實施5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748個,總投資1491.8億元,其中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511項,占總數的68%。
武罐、成武、十天高速建成通車,全市3201個村全部通水泥路,通暢率達100%。如今,穿行在隴南,一座座大橋飛跨江水,橫亙的天塹正在因公路、鐵路的快速建設變為通途。
前三季度,革命老區慶陽市、民族地區臨夏州、貧困地區隴南市生產總值增速分別達到8.8%、8.5%、8.2%,分別居全省第1、3、5位,這在多年都是少有的,其中項目建設的助推力功不可沒。
今年以來,我省積極對接國家“7+4”項目工程包,持續推進“3341”項目建設工程,通過項目觀摩活動,倒逼和促進各地各行業加大力度上項目、擴投資。截至目前已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153.4億元、國家專項建設基金355.6億元,成功簽約PPP項目84個、吸引社會資本投資639億元。
深化改革,激活舊動能培育新動力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動力從何而來?對此,省委明確提出要靠改革推動、創新驅動。
向改革要動力。
——推進財稅金融改革,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減免稅款8.82億元;
——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在蘭州、張掖、白銀、定西和蘭州新區開展企業投融資項目承諾制試點;
——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全省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均達到30家;
——完成省屬企業集團層面公司制改革,13戶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
——加大“放管服”改革推進力度,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20項,全部公布省市縣三級權責清單;
——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成“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和“兩證整合”改革任務;
——率先在全國建成省級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系統,實現省市互聯互通……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向創新要動力。
在環環相扣、逐步優化投融資政策服務和不斷深化簡政放權改革下,“雙創”作為驅動經濟轉型的新引擎,在隴原大地成燎原之勢。
全省涌現出100多家眾創空間,200個創業就業孵化平臺,34個創建科技企業孵化器,覆蓋全省的孵化服務網絡基本形成;1至9月全省新增私營企業4.98萬戶,同比增長31.75%;新增個體工商戶13.24萬戶,同比增長6.3%;青年創業創新大賽、工業設計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國西部創客節高峰論壇等活動不斷舉辦,全民創業創新的激情得到空前激發。
繼續打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攻堅戰,積極引導生物醫藥、現代農業和新材料等國家參股新興產業創投基金和省級創投基金投入新興產業,累計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30多億元支持新興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達58家。在政策措施扶持和骨干企業引領帶動下,1至9月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增加值615.3億元,同比增長11.9%,占GDP比重提高到12.9%。
民生“大禮”,兌現一份份莊嚴承諾
發展的目的,就是全民共享。
如若將全面小康社會比作一幅錦繡華章,民生無疑是貫穿其中的主線,共享無疑是最溫暖最有分量的主題。
解決大病醫療、危舊房改造、安全飲水、街道硬化、村村通電、標準化衛生室……這是一份份民生“大禮”在多個領域多個層次的“投遞”,也是隴原群眾期盼許久的福音,更是省委省政府的莊嚴承諾。
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城鄉居民門診慢特病全部納入大病保險報銷范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由5000元降至3000元,3季度末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2.16%,城鄉社保體系進一步健全,前11月全省監測的26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
年末,曬一曬這一年的“民生清單”,就會發現我省正在用真金白銀打造民生幸福,民生幸福已成為發展的助推器、優化器。
2016年前11月,全省財政民生支出2185.7億元,同比增長8.9%,占總支出的78.8%,10件為民實事基本完成。
讓百姓的“獲得感”更有分量,衣食住行、生老病養,便利安全、公平公正,每一個維度都折射出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砥礪前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歲末回首,一幀幀場景、一組組數據,都積蓄起全省經濟從“以量取勝”向“以質取勝”轉變的強大勢能。
值得欣慰的是,我省為“十三五”開局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全省 項目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