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回望2016中國經濟發展奇跡閃爍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十三五”開局之年為典型標志的2016年,即將遠去。回望這一年,中國經濟發展可謂是芝麻開花節節高。盡管面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深重影響,還需經受國際風云變幻、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嚴峻挑戰,但是,中國依然穩健邁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新理念廣泛傳播,并在廣袤的中國大地生根、開花、結果。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12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9.4%,增速比1月至10月加快了0.8個百分點。其中,11月份利潤同比增長14.5%,增速比10月份加快了4.7個百分點。這說明,2016年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經濟工作,唱響了穩中求進總基調,企業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的成效得以顯現,經濟企穩向好。
比如:企業庫存水平有所降低。到11月末,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0.5%,增速同比放緩4.1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4.1天,同比減少0.5天。企業杠桿率有所下降。11月末,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1%,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單位成本有所降低。1月至11月,全國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6元,同比下降了0.14元。
據專業人士觀察分析,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深化,工業結構將不斷優化,新增長動能不斷積蓄,工業企業效益有望保持穩定增長。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面,經濟工作形勢在轉變,工業企業結構調整、效益增加,無疑就是一個見證。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中國工業企業帶來的該降的降、該增的增這些根本性變化,則說明經濟發展提速提質,必須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路。事實證明,中國選對了、做對了,同時也做好了,做出了成效。
另外,一直備受關注的中國東北三省經濟發展問題,在2016年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破局。比如: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均以其厚重博大的工業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中國的裝備制造基地。然而,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東北經濟顯得步履蹣跚,遭遇了巨大的困難挑戰。就在傳統動力急速衰減的關口,東北三省致力于從供給側鼓勵創新,以信息技術和知識創新為主導的新經濟力量,開始頑強地在黑土地上崛起、振興,終于邁開了開新局的步伐,成為海內外人們刮目相看的事實。
今年7月,中車長春軌道客車公司研發制造的標準動車組CRH—0503,進行了會車試驗,再次刷新列車高速實驗紀錄。從普通鐵路客車到城市軌道車輛,再到動車組,中車長春軌道客車公司駛出傳統裝備生產之門,進而邁上中高端裝備制造的“高鐵速度”之路,打開了國際市場銷路,中國創造掀開了世界“高鐵”發展史嶄新的一頁。而在沈陽,今年前7個月,也報出喜訊。比如:受石化、礦山、煤炭等行業需求銳減影響,遠大集團、三一重裝、北方交通重工產值,均以兩位數的速度下降。而新興產業中的機器人、民用航空、IC裝備、新材料產值增長,卻都在10%以上的水平,其發展成就令人贊嘆不已。
比如:吉林省正式實施《中國制造2025吉林實施綱要》,提出力爭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裝備,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新材料等八大領域取得重點突破,使之進入全國先進行列;黑龍江省提出,全省要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構建產業新體系的重要手段,創新發展“十大重點產業”,加快產業層次向中高端邁進,重塑產業競爭發展新優勢。這些選擇和推進,都在讓中國東北經濟找到了躍出低谷的出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有了著落。
科技創新,創新驅動,也是2016年中國經濟工作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的核心要素,其創造的價值無可厚非。據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宣明介紹,“到2020年,長光公司將有60顆在軌衛星運營,衛星產業將成為吉林振興的新引擎。”目前,“吉林一號”衛星系統已經與中國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和企業達成了數據采購協議。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迅猛發展勢頭的拉動下,2016年上半年,吉林省新興產業產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同比就提高了2個百分點,可謂了不起。
2016年,中國在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個被稱之為“雙創”的巨輪,也在滾滾向前,所起到的重要拉動作用、促進作用、保障作用,不可低估。比如:社會創業創新活力日益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不斷提升。境外媒體和機構專家對中國“雙創”成效的獲得,給予廣泛關注和積極評價。其關鍵詞是:“雙創”是未來中國經濟活力之源,“雙創”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雙創”已取得良好發展態勢,中國創業創新活力不斷涌現,“雙創”重構中國商業生態環境。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經濟發展難題最多的國家,更是世界上不畏坎坷,敢于改革、勇于創新、善于實干、樂于奮進的國家。2016年,中國經濟發展可謂奇跡閃爍,完全驗證了中國黨和政府謀發展、圖振興、為人民,不僅有大智慧、大能力、大魄力,而且還有大定力、大動力、大實力。“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新理念引領下的中國,會變得更好。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 經濟發展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