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北京石景山區政協十屆一次會議隆重開幕
積極建言,多謀民生之利。重點圍繞醫療、養老、教育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組織委員深入一線實地調研,與教育、衛生、民政等職能部門座談交流,從體制機制、資金投入、隊伍建設等多方面提出意見建議。五年來,共形成“優化醫療資源布局”、“促進我區養老事業發展”等調研報告70余件;組織委員視察社區環境整治、信訪代理制等活動30余次。引導委員利用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及時反映群眾訴求,五年來,編發報送社情民意信息539期,市、區領導批示301期次,助力解決民生問題近百件。區政協被評為北京市政協系統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先進單位。
提好提案,多解民生之憂。圍繞設立社區心理咨詢站、小區道路改造等問題提出重點提案,五年來,共征集提案986件,經審查立案926件,經區委、區政府76個承辦單位辦理,辦結率100%,委員滿意率97%。五年來共開展主席、副主席、秘書長重點提案督辦協商40次、提案集中督辦協商28次、提案追蹤督辦協商5次、提案專題督辦協商12次、專委會提案督辦協商14次,切實加大了協商力度,提高了提案辦理協商實效。《關于建立石景山區金融綜合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議》等100件提案被評為優秀提案。提案在不同領域促進了我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發揮優勢,多行民生之舉。五年來,組織委員開展送服務進社區活動,開展“幫助困難群眾、資助貧困學生、捐助公益事業”等活動30多次,協助解決了濱和園社區便民配套設施等民生問題200余件;安置下崗失業人員600余人,培訓外來務工人員1600人次。2013年“7.21”災后重建期間,委員們通過多種途徑向災區捐款70余萬元,受到群眾的歡迎和好評。
四是堅持平等協商、主動協商,協商民主實踐更趨活躍。五年來,區政協始終把協商民主貫穿履職全過程,積極推進協商民主探索實踐。
建立了協商議題選題機制。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在充分溝通協商的基礎上,研究商定年度協商議題,2015、2016連續兩年制定政協年度協商計劃報區委,并扎實加以推進,增強了政協協商的計劃性、公開性。
完善了政協協商制度規范。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協助區委起草了《中共石景山區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參與籌備召開了區委第四次政協工作會議。會議通過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協商內容,規范了協商形式,為區政協推進協商民主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
形成了政協多層協商格局。充分利用政協全體會議、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專委會議等多種形式,為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搭建協商平臺,主動將協商融入到各項履職中,共組織全會大會發言、常委會專題議政、專委會對口協商以及召開提案辦理工作協商會等各類協商活動160余次。
協商質量與成效更加顯著。著力完善協商活動組織,促進協商成果轉化,推動重點協商工作落實和問題解決。促成古城公園、八角雕塑公園“拆墻透綠”及景觀改造工程的全面實施,方便了周邊群眾,人民網、北京青年報等10余家媒體對此作了報道。圍繞《關于成立未成年人案件預審專門辦案機構的建議》的提案,與區公安部門多次溝通協商,就成立未成年人案件預審室達成一致意見。區政協還圍繞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建設、社區環境建設等民生項目主動協商,促進了相關問題的解決。
五是堅持聯系實際、探索創新,政協工作活力不斷增強。五年來,區政協堅持強化創新意識,深化創新實踐,在創新發展上不斷探索,政協工作活力顯著增強。
創新了民主監督形式。起草通過了《關于加強對區屬黨政部門履職情況開展民主監督與評議工作辦法》,成立了六個監督評議小組,通過調查問卷、座談、視察等方式,連續兩年對部分區屬黨政部門履職情況進行監督與評議,形成了區政協民主監督與評議綜合報告報區委。區委常委會專題研究綜合報告,對監督評議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積極推進評議工作的成果轉化,《人民政協報》進行了專題報道,提升了我區民主監督品牌的社會影響力。
搭建了委員履職平臺。開展“我是委員我承諾,我為發展做貢獻”主題實踐活動,探索建立了委員“三級聯系”制度,在各街道建立“委員之家”,在各社區建立“委員工作室”,在部分委辦局建立委員聯系點,暢通聯系渠道,助力黨委政府為群眾排憂解難。
切實發揮了界別作用。調整組合了全區29個界別,組成13個界別活動小組,并把界別工作納入專委會全年計劃作出安排。把政協界別匯集民意的優勢與反映社情民意的履職方式結合起來,五年來,共開展界別調研視察協商等活動61次,提交界別提案29件, 特別是2013年在北京各區縣率先實現界別提案零的突破,受到了市政協相關部門的好評。
編輯:薛鑫
關鍵詞:政協 北京石景山區政協十屆一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