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忽視兩個時段,心梗更危險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心臟中心主任、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副主席 霍勇
據統計,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已高達2.9億,成為危害國民健康的“第一殺手”。這其中有兩個關鍵時段的疏忽,讓心梗更加危險。
突然發作時別自己去醫院
感覺身體不適時,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給家人打電話,即使要去醫院,也是自己坐車或開車去,從而延誤搶救時機。臨床研究證明,再灌注治療早期開通血管是降低心梗患者死亡率的關鍵所在,從發病開始,理想的時間是120分鐘內。患者一旦出現心梗,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萬的心肌細胞死亡,早一分開通,就多一份希望。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心臟中心主任、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副主席霍勇教授強調:“當急性心梗發生時,最明智、最救命的做法是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這是因為‘120急救車’的到達就意味著治療的開始,它不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患者送往醫院,而且急救醫生在車上就可以通知目的醫院做好各項準備。如果患者家屬打車或開車去醫院,一方面有可能因為交通擁堵而耽誤搶救的寶貴時間;另一方面,送到的醫院還可能沒有相關搶救條件或沒做好準備,無形中會延誤救治。”
有數據顯示,與自己去醫院相比,使用救護車可以縮短一半的時間。因此,在發生急性心梗時,患者及家屬應牢記兩個“120”,一是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二是救治的黃金時間是120分鐘。
出院后忽略管理也致命
心梗治療出院后的,患者同樣不能掉以輕心,要重視定期隨訪和長期治療,不能因為出院了,就認為疾病不會再來。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病變,“疏通”了心臟一處血管,并不意味著其他血管不會出問題。有研究表明,發生過心梗的患者,再次發生心梗甚至中風的風險會大大增加。霍勇教授介紹,目前,我國對心梗患者出院后的管理還不完善,亟待加強。國外數據顯示,啟動患者出院后管理,加強患者再教育,患者心梗復發住院的比例會明顯下降,只有原先的1/6。
霍勇教授呼吁,應該建立完善的“心梗多維度”康復理念,全面實現“H2H”(hometohospital,即家庭到醫院)的管理理念。讓社區醫院加入到心梗患者的后期管理中。同時醫院應該聯合政府部門、學會、非贏利組織、各級各層醫療機構乃至全社會的力量,發揮各自優勢,致力通過各方協作為患者提供覆蓋預防、診斷、治療到疾病長期管理的全方位疾病管理方案,共同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和預防。
個人預防應減少“壞朋友”
對于個人預防,應管好心梗的“壞朋友”,即危險因素。研究顯示,以下9項因素可預測90%的心梗: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缺少運動、缺少蔬菜水果、緊張心理和酗酒。患者即使單獨具有高血壓、血脂異常或吸煙這3項中任何1項危險因素,發病風險也會增加3倍,如同時具有3項危險因素者,發病的風險則上升了11倍之多。
總之,心梗防治不能僅關注治療,應進行全周期、全方位管控,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致死風險。
編輯:趙彥
關鍵詞:心梗 國民健康 個人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