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手工藝人如何生存:在荷蘭他們一點不擔心這件事
數碼科技和互聯網使手工藝術家們有了更大的創作空間,同時也吸引了眾多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人士加入或關注手工藝術的創作。
一百年前,荷蘭曾經是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的發源地之一。這個運動的初衷原本是反對工業化生產對于制造者與產品之間關聯的破壞。
可是,不久人們就發現,看似平常的手工制作竟然能夠給藝術家帶來了豐富的靈感,讓他們有可能把自己的情感與理念直接通過手工制作成品盡情表現出來,直至今天數碼時代依然如此。
2016年11月底,一年一度的荷蘭手工藝術大師展(Meesterlijk 2016)在阿姆斯特丹著名的藝術園區、原先的西部燃氣廠(Westergasfabriek)舉行。為期三天的展覽吸引了眾多觀眾,其中既有普通市民,也不乏藝術家、設計師、收藏家、評論家、媒體和在校學習的學生。原先寬敞的廠房被分隔成眾多展位,供來自荷蘭、德國、法國、比利時、中國等地的手工藝人和設計師展出自己的作品。觀眾在琳瑯滿目的工藝品間游走,被不同的創意和展示所吸引,目不暇接。
#手工藝術大師展開幕式#
#富有創意的KRABBé X AKERBOOM冰淇淋勺子#
#參觀者在欣賞Yvon Visser的燈飾作品 #
據展覽的發起人妮可·優尼科女士(Nicole Uniquole)介紹,本屆展覽的最大特點是多元化。數碼科技和互聯網使手工藝術家們有了更大的創作空間,同時也吸引了眾多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人士加入或關注手工藝術的創作。
展覽邀請了著名的時尚評論家、阿姆斯特丹國際時裝周高級顧問卡羅·維納茲先生(Carlo Wijnands)和著名荷蘭演員兼時尚博主維多利亞·寇布萊科女士(Victoria Koblenko)來參加開幕式,并由設計師瑪麗安·摩爾曼夫人(Marianne Moerman)向他們贈送了新款絲巾。維納茲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手工藝術大師展向大眾展示了眾多設計師的最新作品,為時尚界人士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選擇。眼下,不少時裝設計師正在與手工藝術家合作,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摩爾曼夫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數碼創作與創意衍生
2014年荷蘭在線曾經拜訪過摩爾曼夫人。那時,她經營一間古玩店,設計并銷售用古董殘片制作的首飾。后來,摩爾曼夫人由單純銷售首飾成品轉向與時裝設計師合作,先后在阿姆斯特丹時裝周、塞爾維亞時裝周及中國內地推出自己設計的作品。她通過網絡發布和銷售首飾成品,同時也與客戶和媒體保持頻繁的聯系。今年開始,她以收集來的古董殘片為花紋,使用數碼打印技術設計出新的衍生布料,與其它古董裝飾搭配制成絲巾和掛圖。雖然這種布料可以量產,摩爾曼夫人仍然堅持每件作品的“獨一無二”。她通過色彩和掛飾搭配以及一些細節上的設計,努力讓客戶感受到設計師的獨到用心,比如在贈給維納茲先生的禮品絲巾上,就有他的姓名首字母C的精巧掛件。
#Victoria Koblenko, Carlo Wijnands 和 Marianne Moerman#
同樣是首飾,另一件作品更讓大家感受到了傳統文化與數碼科技、虛擬和現實、藝術與實用的巧妙聯結。說起來,這件作品還跟大名鼎鼎的荷蘭國家博物館有關系。
博物館將館藏藝術品數碼化并網絡免費共享后,在2014年專門設立了 “荷蘭國家博物館工作坊獎”(Rijksstudio Award),邀請觀眾用這些數碼圖片設計出新的創意作品。
2015年獲得第一名10000歐元大獎的是母女設計師麗雅·道恩克爾(Lia Duinker)和萊斯科·蓋斯(Lyske Gais)。她們從303幅倫勃朗作品中挑選出1400只“手”打印在切成黃金分割比例的小紙片上,然后用荷蘭最傳統的線裝書裝訂方法把這些紙片連接起來,鍍上金邊,制成極具設計感的手鐲。設計師們把這個“書鐲”起名為“倫勃朗的手和獅子的爪子”(Rembrandts handen en een leeuwenpoot)。手鐲上的每個紙片上都標有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對應了博物館內倫勃朗作品的編號。設計者為顧客專門提供了編號索引,帶上這個金燦燦的手鐲去看倫勃朗作品,可以按圖索“手”,找到原作對應的部分細細欣賞,還能夠通過博物館提供的app查詢到相關介紹。這么一來,人們通過穿戴藝術品來欣賞藝術品,逛博物館和扮時尚兩不誤。這件作品目前限量制作25件,每件高達7500歐元。雖然貴得出奇,但也不是貴得沒道理。
#設計師Lyske Gais在介紹天價“書鐲”#
跨領域創新與多元化體驗
數碼技術不僅成為當下手工藝術家的必備技能之一,新技術的普及還讓設計師可以“觸類旁通”,跨領域創作。 斯溫·漢寧先生(Sven Hulsbergen Henning)原先是一位建筑設計師。前些年受經濟危機影響他失去了工作,在家賦閑。熟諳空間結構設計的他看著自己家里的家具發呆,突然想到:人們沒錢蓋大樓,總不會沒錢買家具吧?于是他腦洞大開,把自己在建筑設計上的靈感用來設計家具。他善于將結構的空間感和裝飾的藝術性結合在一起,作品兼具實用與美觀。
#Sven Hulsbergen Henning先生和他設計的家具#
虛擬現實技術(VR)和手工藝術也能“在一起”。展臺當中就有一家名為House of Hermeta的工作室為觀眾提供了虛擬現實體驗。這家工作室專門設計、制作玻璃、水晶和金屬材質的手工實用家居飾品,比如衣帽鉤、門柜把手等等。 他們從阿姆斯特丹清晨的風景中得到靈感,調制了一套名為“新阿姆斯特丹”的色彩套系,并應用到獨家設計的“郁金香”系列金屬掛鉤當中。在現場,他們展示了阿姆斯特丹清晨時分的虛擬現實景象,讓參觀者體驗這種色彩的魅力。
#House of Hermeta展臺的虛擬現實體驗#
數碼時代手工藝人的生存空間
雖然量身定制和獨特創意是手工藝術作品的優勢,但是相比市場上海量的廉價工業產品和藝術復制品,手工藝術作品的成本太高,銷售渠道也非常有限。不是每個設計師都能贏得萬元大獎用來投資, 單價7500歐元的手鐲恐怕也只能限量制作。像摩爾曼夫人和漢寧先生一樣的設計師們大多只能通過小型實體店和網站來小范圍銷售。數碼時代的手工藝人怎樣生存?
#設計師Jasper Livius先生和他設計的藝術燈罩#
設計師亞斯皮爾·李維先生(Jasper Livius)似乎沒有這樣的煩惱。他專門設計藝術燈罩。在推銷自己作品的過程中,一家大型燈具商上看上了他的設計,從此他便專門為廠家和客戶設計定制作品。酒店、寫字樓采用他設計的系列定制作品,房間裝飾更加美觀協調,而且獨家自帶藝術氣質。他不僅可以按照客戶的環境特點和心理需求來設計作品,還與別的室內設計師合作,設計與墻紙圖案呼應的手工藝術燈罩。小規模地復制手工藝術作品,與大廠商、設計師和客戶合作,是他的生存之道。在手工藝術大師展上,還可以看到采用環保材料的電動摩托車,使用廢舊金屬材料制作的雕塑、巧妙設計的餐具等等有益環保、實用性強的作品,銷路應該可以保證。不少設計師也在尋找與其它手工藝術家、服裝設計師、裝飾工程師的合作機會,這樣的定期展覽和交流對于這些手工藝術家來說非常重要。
明年是荷蘭手工藝術運動宣言——風格派運動代表人物皮特·蒙德里安的《新塑造主義》(Neo-Plasticism)——出版一百周年。這一百年來,手工藝術沒有被工業生產和數碼技術所淘汰,它蓬勃的生命力已經被無數藝術家的創作所證明。手工藝術大師展展出的范例給更多即將踏入這個行業的后來人靈感和信心。我問來參觀展覽的手工藝術專業的學生:“手工藝術這么小眾,你們會擔心未來的就業嗎?”他們樂觀的回答讓我驚訝:“怎么會?這里有那么多優秀的創意和成功的例子。干這一行完全沒壓力啊。”
編輯:陳佳
關鍵詞:手工藝人 如何生存 在荷蘭 他們一點不擔心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