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80后村醫堅守畬鄉18年當村民“家庭醫生”
“陳醫生,網絡上關于你的投票,具體的程序是怎么樣?”這幾天,陳偉琳經常收到村民發來的微信,詢問如何在“中國網事·感動2016”年度網絡人物評選活動上為他投上一票。
作為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湖西鄉后溪村衛生所的一名鄉村醫生,80后小伙兒陳偉琳因其堅守畬鄉18年,默默守護村中900戶家庭、3600多人健康的感人事跡,與全國其他59位候選人一起上榜。
1998年,陳偉琳從漳州衛生學校西醫士專業畢業,在別人想盡辦法留在城市時,他卻作出了一個讓他人不解的選擇:回到家鄉,成為一個沒有編制,工資和福利都相當有限的鄉村醫生。
“我之所以這么做,很大原因就是受我父親的影響。我從小就希望能像他一樣救死扶傷。”陳偉琳介紹說,他的父親陳啟惠1968年從龍溪衛校(漳州衛生學校前身)中醫專業畢業后就在湖西畬族鄉衛生院做一名醫生,一直到退休。受父親的影響,陳偉琳在幼年時即對醫學產生了濃厚興趣,憑借天資,他6歲時就能將《湯頭歌訣》倒背如流。
后溪村黨支部書記陳坤城告訴記者,該村是典型的貧困山區村,有16個自然村,人口比較分散,路途偏遠崎嶇。“村里有900戶家庭,3600多人,以畬族為主。像陳偉琳一樣到外面念過書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去城市發展了。”
在村里,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很多。陳偉琳白天在衛生室給人看病,晚上還要時不時地帶著藥品到村里去看看老人和孩子。為降低群眾看病的費用,陳偉琳時常與老父親一起動手研藥、配藥,盡量讓群眾用最少的藥治好病。地方上的一些疑難雜癥,他根據家傳的秘方、偏方,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中西醫并用,中藥材也盡量自己動手制作。而對孤寡老人、殘障病人、貧困家庭等減免醫藥費,也成了他的行醫習慣。
編輯:梁霄
關鍵詞:陳偉琳 空巢 留守 福利 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