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中國博士揭秘“琥珀恐龍”發現過程 復活尚不現實
中科院動物所副研究員白明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黎剛說,研究團隊獲取標本后,綜合運用多種無損成像和分析手段進行研究,得到了隱藏在羽毛內部的尾部脊椎的高清3D形態。
“他能夠有這個發現,我并不覺得奇怪。”一位網友告訴北青報記者,他一年多前就是邢立達的粉絲了。對于一些網友來說,邢立達的名字并不陌生,他的微博粉絲有10萬多人,其微博認證除了學者,還是一名科普作家。此前他一本暢銷書的名字叫《把恐龍做成大餐》,這本書以如何將恐龍肉和蛋做成好吃的為線索,講述了恐龍時代的故事,受到很多網友特別是小朋友的歡迎。
邢立達告訴北青報記者,他高中的時候,自學電腦,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恐龍網站“恐龍網”,這些經歷成為他做一名研究恐龍的學者的契機。一位邢立達的學生告訴北青報記者,邢立達并非老教授,而是一位剛剛留校工作的80后,但和邢立達接觸起來非常輕松,“邢老師有時候會用科幻小說的故事來鼓勵我們,多思考、多創新,我覺得這次他的發現也和創新精神有很大的關系。”
恐龍沒有滅絕,它的一個分支進化成為了鳥類,這次發現也證明了這一點。”邢立達說。
邢立達和研究人員展示含有恐龍尾巴的琥珀“伊娃”
對話
《侏羅紀公園》還遠 現在無法讓恐龍復活
北青報:從什么時候開始關注琥珀內的恐龍的?
邢立達:這個從幾年前就開始了。當時我注意到緬甸的一些琥珀內出現了羽毛、蜥蜴的組織,之后多次去緬甸考察,并和當地的一些華人華僑建立了聯系,他們發現琥珀里有值得研究的古生物痕跡,就會寄給我。
北青報:琥珀“伊娃”是怎么得到的?
邢立達:去年6月我拿到的。最開始緬甸的當地人以為尾巴那部分是一種植物,加上琥珀里有兩只螞蟻,就定名為“螞蟻上樹”。后來我注意到這個“植物”是帶羽毛的,就買了下來,因為這個年代有羽毛的動物,要么是恐龍,要么是原始的鳥類,不論哪種都是有研究價值的。后來我們研究確認這個尾巴是屬于恐龍的,這是人類第一次能夠看到恐龍“鮮活”的形態,里面的羽毛狀態栩栩如生。
北青報:那么是如何確定它是屬于恐龍的呢?
邢立達:拿到琥珀后,我們做的第一步是判斷它是不是真的,琥珀里面有古生物兩只螞蟻,所以我們認為造假的可能性不大。后來我們又通過熒光反應等技術手段確認,這個琥珀是將近1億年前形成的。
隨后,我們通過對里面骨骼的研究,排除了它屬于鳥類的可能性。我們一開始用微CT分析里面的骨骼,但是精度不夠,于是又利用了高能物理來掃描,最終通過骨骼確認其屬于一種恐龍,應該是一種手盜龍。
北青報:加拿大等地的專家也參與到了研究之中,他們承擔了哪些工作呢?
邢立達:加拿大方面對于原始羽毛方面的研究非常先進,我們的研究獲得了他們的很多幫助。此外我們論文里的一些照片也是他們協助拍攝的。
北青報:很多網友看到消息的第一反應是想到了《侏羅紀公園》,琥珀恐龍里的基因是否可以讓恐龍“死而復生”?
邢立達:目前的技術還不行。一般的生物DNA能保存500萬年左右,在西伯利亞凍土那種很極端的條件下,可以達到600多萬年,這塊琥珀已經有大約1億年的歷史了,至少以現有的技術是無法讓恐龍復活的。不過,這是我們首次看到幾乎“鮮活”的恐龍,其意義依然非常大。
本組文/本報記者 屈暢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博士 “琥珀恐龍 復活尚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