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十三五"開局改革攻堅:點燃經濟新引擎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
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全面深化改革在爬坡過坎中闖關奪隘,于激流險灘中奮楫向前,呈現出全面鋪開、縱深推進、多點突破、協調平衡的積極局面。
改革之火,點燃經濟新引擎,為中國經濟航船破浪前行注入了澎湃動力。
一個主攻方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作為經濟景氣的重要先行指標,11月份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1.7%,是近兩年高點。此前,工業品出廠價格結束了連續四年半的負增長,自9月起連漲兩月。
數據傳遞出的向好態勢,本質上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了積極作用。“一些落后產能退出后,我國供給領域供求關系正發生積極變化。”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
按照問題導向,今年以來,我國結構性改革緊緊抓住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這一戰術關鍵點持續發力,步子之大、效果之實,打消了一些人的觀望猶疑。
——去產能:截至目前,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年度任務已基本完成,確保過剩落后產能“真去”“真退”成為工作重點;
——去庫存:到10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已連續8個月減少;
——去杠桿: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1%,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
——降成本: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3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13元;
——補短板:農業農村、水利、脫貧攻堅、生態環保等投入明顯加大。
得其法者事半功倍。應該看到,五大任務的順利推進,得益于國企、金融、財稅等重點領域改革所取得的積極進展。
例如今年5月1日起營改增全面推開,預計全年減稅將超過5000億元。“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既是改革目標之一,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務。”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說,此舉是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
從降低企業杠桿率,到市場化債轉股,再到國有企業十項改革試點全面鋪開……一系列改革舉措不斷落地。
有海外媒體對此評論說,中國經濟在解決好“三去一降一補”后會逐步邁向質量更高的升級版。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將對全球經濟復蘇產生良好的溢出效應。
一個核心目標:加快建立成熟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12月5日9時30分,深圳證券交易所,在開市鐘聲中深港通正式開通。這是繼滬港通之后,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里程碑。
國有企業、財稅金融、資本市場、土地制度、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今年以來,各領域標志性、支柱性改革陸續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精彩亮相,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正拔地而起。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說。
他認為,近期的結構性改革是按照問題導向的“三去一降一補”,但遠期目標是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所以在完成五大任務時,一些關鍵性的重大市場化改革不能放松。
——產權制度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出臺,從頂層設計強化了產權保護的法治化路徑,穩定了社會預期,堅定了發展信心。
——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釋放經濟發展活力與潛力。去年以來中國新增市場主體平均每天超過4萬戶,其中每天新登記企業1.2萬戶,今年前三季度增加到每天近1.5萬戶。
——抓住創新驅動這個“牛鼻子”推出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完善激勵機制等多項改革,以制度創新促進科技創新。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改革 經濟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