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青年創業者將成兩岸經合支柱
兩岸經濟關系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近年進入低速波動前進的“新常態”,自2015年起兩岸的貿易、出口、投資等指標開始出現負增長。拐點的出現是經濟、政治因素多項迭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有國際經濟環境與兩岸經濟轉型的根本作用,又有兩岸政治分歧對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影響。
今年以來兩岸經貿呈現明顯下滑態勢。今年上半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同比減少11.5%,明顯高于臺灣其他貿易伙伴。兩岸經貿表現受趨勢性、周期性和政策性3種因素影響。趨勢性因素是兩岸各自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的縱向因素,周期性因素是世界范圍內的景氣周期帶來的橫向影響,這兩種因素對執政者而言都只能被動接受,只有政策性因素是執政者可以發揮主動性讓事情變好的部分。新當局如果施政不當,自然會減弱臺灣經濟的復蘇力道和提升潛力。
從當前的情況看,兩岸經貿正處在下行通道中。在臺灣新當局的政策下,今年以來臺灣民間消費、民間投資動能繼續疲弱,出口迄今已經連續17個月衰退。統計部門5月將今年臺灣經濟增長率預測值下調為1.06%,與上年的0.75%相差不大,遠低于全球經濟增長率的3.1%的平均水準。
繼續推動兩岸經濟關系有利于兩岸關系與各自經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當前最大的障礙是民政黨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打破了兩岸政治現狀與制度化協商基礎。兩岸如果能夠恢復制度化協商,對推動兩岸經濟關系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大陸方面在當前兩岸制度化協商難以恢復的情況下,仍應繼續旗幟鮮明地推動兩岸經貿往來,通過民間交往持續擴大增進兩岸民眾的福祉。過去30年,臺商在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未來30年,臺灣技術人員和青年創業者將在兩岸經濟合作中起到頂梁柱的作用。他們不僅將為兩岸經濟合作與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還將為保持臺灣經濟活力與促進兩岸融合夯實基礎。
吸引臺灣人才的方向符合市場潮流。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評比46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才供給和需求情況,發布《全球人才2021》報告,預估2021年臺灣人才外流將達到世界第一,平均每10人外流就有6人是專業人才。臺灣方面對此也非常重視,并制定“全球競才方案”,臺灣“國發會”今年2月還在強調推動彈性薪資制度改革、松綁科研機構延攬人才限制、協助企業延攬人才等三項重點工作,加大力度協助學研機構及企業競逐人才。(作者為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教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兩岸 臺灣 青年 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