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國夢的魂與根

2016年12月06日 10:42 | 作者:畢旭玲 | 來源:文匯報
分享到: 

核心觀點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有助于激起國人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文化自信。中華文化中的精華,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滋養,將其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加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然為人類文明提供寶貴的精神資源

世界遺產再添“中國符號”。11月30日,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

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候、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它的申遺成功,表明其作為中國人文化認同的一個標志,同時也是中國對于整個人類的文化貢獻。

多彩非遺植根于悠久文明

從2001年開始,迄今為止共有31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除“二十四節氣”以外還有:中國昆曲、中國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與蒙古國聯合申報)、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云錦織造技藝、

宣紙傳統制作技藝、侗族大歌、粵劇、《格薩(斯)爾》、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熱貢藝術、藏戲、《瑪納斯》、甘肅花兒、西安鼓樂、中國朝鮮族農樂舞、中國書法、中國篆刻、中國剪紙、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端午節、媽祖信俗、中國雕版印刷技藝、蒙古族呼麥、京劇、中醫針灸、中國皮影戲、中國珠算。此外,我國還擁有“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7項,以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1項。在這些數量眾多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外,我國還有龐大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2006年至今,已經公布了四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遺項目,省級、地市級、區縣級的非遺名錄更是不可勝數。

如此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產生,與我國多元統一的民族文化生態密不可分。在中國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先后生息和居住過許多民族。各民族在創造自己民族歷史和文化的過程中,也不斷交融互通。漢族的前身———華夏族就是黃河中游的炎黃部落與周圍羌、戎、夷、狄、苗、蠻等各族不斷融合的結果。此后,漢族與中國境內的其他各族又共同締造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多元統一的民族文化生態條件下,誕生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史,產生了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蘊藏民族精神的DNA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在特定生產環境中,以一地民眾生活實際需要而萌生發展的。它們是民眾在生存方式、生產技藝、生活技術、精神情趣等方面精心追求而形成的知識與智慧。例如“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先民創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早在秦漢之前,中國勞動人民就根據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公元前104年的西漢 《太初歷》 就正式使用了“二十四節氣”,明確了它的天文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它記錄了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風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征,體現著各民族不同的精神特質、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蘊藏著民族精神的DNA,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區別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根本所在。比如“二十四節氣”不僅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人尊重自然以及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民族精神理念。在工具極其有限的古代,先民靠著觀察和記錄等簡單方法,一代代反復實踐,最終總結出“二十四節氣”的事實,反映了中國古代先民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而2000多年前創造出來的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最多相差一兩天的事實,則說明了古代先民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這些正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推動非遺可持續發展

縱觀世界史,民族復興往往以民族文化的復興和民族精神的崛起為先導。作為民族精神DNA載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道路上扮演重要角色,發揮重要作用。但民族復興所需要的民族精神DNA的載體并非一成不變,而是要在當代社會中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十四節氣”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

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既反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該項目的認可,更體現出我國政府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努力。“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后來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等項目相繼被列入該項目的擴展名錄。為確保“二十四節氣”的存續和傳承,早在2014年5月,在文化部非遺司的領導下就成立了“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組”,并制定了 《二十四節氣五年保護計劃》。按照計劃,河南省登封市文化館、內鄉縣衙博物館,湖南省安仁縣非遺保護中心、花垣縣非遺保護中心等相關單位要建立“二十四節氣”傳習基地。“二十四節氣”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后,我國政府還有相應的計劃,要讓更多的國家、社區、群體和個人認識、了解它,使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在當代社會文化生活中得到可持續發展。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有助于激起國人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文化自信。中華文化中的精華,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滋養,將其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加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然為人類文明提供寶貴的精神資源。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二十四節氣 精神 物質 文化遺產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日韩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高 |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 婷婷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中文字幕第1页中文字幕在 天天免費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