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低溫津貼”鮮被提及 環衛工無奈:天冷就多穿些
在鄭州做了7年環衛工的老程告訴記者,今年初雪那天,他們凌晨3點就出來鏟雪,一天工作時間超過十個小時更是常有的事。不過,“低溫津貼”這個詞,他聽都沒聽說過,“沒有啥補助。下雪天,得干十來多個小時。凍的手跟那棍兒似的,應該給環衛工補助點。”
其實除了環衛工人,建筑工人、快遞員等這些長期室外工作者,一到冬天都躲不過嚴寒考驗。在北京雙井地區工作的快遞員小張說,他送快遞好幾年了,冬天除了公司統一的服裝,就沒再有別的補助了。
河南省人才市場工作人員也表示,進場招聘的企業無論大小,福利待遇中都沒有“低溫津貼”這一項,“有一定規模的、實力雄厚的企業會增加取暖補助,不常見。”
鄭州12333社保業務咨詢電話的答復也是“沒聽過”:“人社局這邊是沒有這種低溫補貼的,你可以問下民政,其他相關部門有沒有。”
事實上,最早在2004年正式實施的《最低工資規定》中,就能找到“低溫津貼”的提法: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在剔除夜班、高溫、低溫、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下的津貼以后,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在2015年國家衛計委、人社部修訂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中,也把“低溫”列入了職業病危害因素之一。然而,記者查閱各地規定,除了上海、北京、寧夏等地,在各自的最低工資標準制定中順便提到了“低溫津貼”之外,還有內蒙古自治區對此有一個明確規定:高寒崗位津貼每月230元。在零下25攝氏度及以下的高寒天氣、連續作業4小時及以上的勞動者,符合領取津貼的標準。對于這種各地不一的情況,北京市人社局相關工作人員解釋,目前只有針對某些低溫作業的特殊工種有零散的相關標準,但也都散落在各個部門規章之中;的確沒有類似《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這樣的系統性、全國性規定。
其實對于什么是“低溫作業”,上世紀90年代頒布的國家標準《低溫作業分級》中,曾有過界定:生產勞動地點平均溫度不高于5度的時候,就屬于低溫。北京市安監局相關工作人員解釋說,這個標準主要用在對職業病的鑒定和防范上。
編輯:梁霄
關鍵詞:低溫 津貼 環衛 各地 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