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裝備工業:創新鍛造“國之重器”
11月23日,觀眾在展覽上參觀挖掘機。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礦山機械、工程車輛及設備博覽會22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900家展商參展,集中展示最新的機械產品和技術。 新華社記者 丁 汀攝
11月23日,“第四屆裝備中國創新企業年會暨裝備中國創新先鋒榜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山東科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等53家企業上榜。
“我相信,在我國推進建設創新型國家、落實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機械工業由大變強的進程中,全行業一定會切實把創新擺在核心位置。”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在會上表示。據了解,這次活動報名參與的企業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踴躍。
將創新融進企業靈魂
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擴大海外市場營收一直是困擾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大難題。然而,作為中國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最大的裝備研發制造商、技術服務提供商和油氣生產處理工程承包商,山東科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用“創新”交上了一份不一樣的答卷。80余項核心技術,40余項世界領先技術,1000余件國家專利成果……科瑞集團總工程師劉化國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為了保證公司創新工作的有效開展,科瑞成立創新委員會。在傳統的生產制造無法滿足企業需求的前提下,科瑞成立了油服、工程集團,搭建了電商、融資平臺,促使科瑞向多樣化商業模式轉型。
一項項尖端技術的突破不僅令同行刮目相看,也贏得了海外市場的青睞。目前,科瑞注氮服務的總業務量占據全國的70%以上,在哥倫比亞、秘魯、哈薩克斯坦、科威特等國家和地區也有很大的業務量。相較以往使用的柴油機制氮設備,科瑞制氮設備代表了行業的最高水平。
現在,科瑞集團已在57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還建立了16個技術中心和16個實驗室。同時,科瑞與加拿大、美國及國內多家知名的石油院校、培訓機構等建立了長期堅實的合作伙伴關系,聚集了幾百名資深企業管理和工程技術專家,每年可培養和輸送各類人才1000余名,形成了全球石油能源行業人才培養和技術服務的國際資源優勢。
打造高端裝備自主品牌
11月22日拉開帷幕的第七屆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工程車輛及設備博覽會上,中國鐵建重工集團以36款高端地下裝備盛裝亮相。鐵建重工展臺,以全球領先的隧道施工智能裝備整體解決方案引領者的形象,吸引了大批參觀者,特別是受到隧道施工人士的青睞,前來參觀、洽談的客戶絡繹不絕。
這次參展的明星產品有被譽為“國之重器”的泥水平衡盾構機和巖石隧道掘進機(TBM)、全電腦三臂鑿巖臺車、混凝土噴射臺車、鐵路道岔等。這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地下裝備是鐵路公路、城市地鐵、綜合管廊等項目施工的利器,已經在國內外多個重大項目中大顯身手。
鐵建重工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兼科研管理院院長羅建利告訴記者,盾構機是集團的拳頭產品之一。2008年8月,中國鐵建總投資7億元的隧道施工重型設備項目正式落戶長沙經開區,開啟了國家大型地下施工裝備的自主研發之路,鐵建重工應運而生。短短8年時間內,鐵建重工從零起步,迅速成為中國高速道岔、盾構機兩大領域的“雙料霸主”。
據介紹,鐵建重工打造了五位一體的創新平臺,即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實驗室以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發展智能產品和關鍵基礎部件攻關、關鍵核心技術研究。
“鐵建重工堅持自主創新的發展原則,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協同創新和持續創新’的自主創新模式,成為國內特種工程機械裝備行業的領軍者,并借力‘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機遇,將中國高端裝備走向世界各地,努力創造出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品牌。”羅建利說。
向智能制造邁進
在志高空調的智能化工廠里,站在流水線兩旁的不再是忙碌的工人,而是機器人、機械臂,它們正為空調機外殼噴漆。這些工業機器人大多來自廣州數控。機器人的到來,不僅解決了一些高危、重負崗位“招工難”的難題,更大大提高了車間生產效率,使得空調機身搬運的損耗率基本為零。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廣州數控似乎并不像許多大型企業一樣聲名遠播。但就其所在的行業內部而言,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與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蕪湖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和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一同被稱為國產機器人的“四小家族”,與國際知名機器人瑞士ABB、日本發那科公司、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機器人等“四大家族”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研發室主任江文明說,國產機器人練就內功,要抓好本體技術、共性技術、接口技術、軟性技術和集成技術。
廣州數控對工業機器人系統研發花了長達7年的時間。期間,廣州數控將每年營銷收入的10%投入到技術研發,2014年的研發投入達到了1.4億元。也正是在2014年,廣州數控攻克了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的最后一個難關——減速器,掌握了被國外壟斷的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的全套核心技術。
江文明說,在研發機制上,廣州數控采取“并行研發”的模式。即每種產品研發的項目,公司都會同時安排2至3個研發室交叉進行研究。目前廣州數控有4個研發室、近千名技術人員專門負責工業機器人研發。目前,廣州數控的工業機器人95%以上的部件為自主研發,具備100%的知識產權。
據介紹,目前在整個國際工業機器人市場上,廣州數控的市場保有量已超過80萬臺,而世界領先的日本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則為42萬臺左右,廣州數控在市場占有量上的優勢已經凸顯出來。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創新 機器人 裝備 廣州 數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