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畫里有話 畫里有話
北京多個“非遺”接近失傳 政府拍片留存“基因庫”
“蠟果”制作者全北京僅存一人
近日,66歲的劉秀華剛剛完成了8只蠟制“芒果”的上色。這是老人為今年廟會做的準備。如今,作為蠟果制作技藝的傳承人,劉秀華是北京目前唯一能夠制作“蠟果”的手藝人。
蠟果曾是不少老北京人家中的裝飾品。這些用蠟制作的蘋果、橘子等各類水果,其形狀色澤均與真實水果極為相似。
據劉秀華老伴聶福麟查閱相關文字考證,我國從宋朝時就有了蠟制品。清朝末年,蠟果已出現在北京的市集上,之后,部分手工藝者開始成立作坊工廠,擴大蠟果生產。
多項“非遺”傳承人年事已高
面臨失傳的“非遺”手藝,遠不僅是蠟果。記者調查發現,北京絹人、聯珠快書等非遺,均已進入“瀕危”狀態。
在北京,總量三分之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在西城區。據官方統計,該區擁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36項、市級非遺保護項目67項、區級非遺保護項目162項。
數據顯示,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目前為200余人,平均年齡在65歲左右,歲數普遍偏大。由于部分傳承人年事已高、或有的陸續去世等原因,目前傳承能力較弱的非遺項目,占到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需要社會給予關注。
2013年,西城區專門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按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瀕危度,推出一系列保護措施。
其中,最亟待保護的為“部分失傳”項目,傳承人或已經去世、項目無人傳承,或年邁體衰,或僅有一個傳承人,這樣的項目目前有10個;其次是“瀕臨失傳”項目,傳承人健在且有傳承能力,但不足3人,此類項目目前共有30個。
瀕危“非遺”將留存影像記錄
北京市文化局相關負責人曾介紹,他們為雕漆技藝等急需保護的項目面向社會公開招徒。今年內,市文化局還將完成部分“非遺”傳承人的搶救性記錄。
記者了解到,為挽救“非遺”文化基因,西城區啟動了“黑匣子保護體系”。對于目前名錄中的10項部分失傳項目與30項瀕臨失傳項目,西城區非遺保護中心將通過影像、文字等方式,為其留下“基因庫”,讓未來對非遺仍有興趣的年輕人,可以接觸或學習到非遺項目的知識與技巧。
目前,西城區非遺保護中心正在為部分瀕危非遺項目拍攝專題紀錄片。從目前已經制作好的幾部紀錄片來看,內容包括項目歷史淵源、傳承人及專家訪談、項目整體結構及教學等詳盡信息。
編輯:梁霄
關鍵詞:非遺 項目 傳承 蠟果 文化 搶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