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需彌合“政策縫隙”,有些社會機構成索要證明大戶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取消“奇葩證明”的政策,主要針對政府部門,對社會機構還沒有覆蓋,由此產生“一邊不開,一邊還在要”的窘境。
鄭州市民劉珍珍為辦理房產處理需要委托證明。公證處要求她出示單身證明,稱是對她權利的保護。但是民政局已經不再辦理類似證明。劉珍珍認為,清理“奇葩證明”不應該反而使老百姓陷入兩邊“踢皮球”的困境。
據了解,今年7月,司法部發布關于廢止《司法部、建設部關于房產登記管理中加強公證的聯合通知》的通知,明確繼承房產不用公證。廣東某市一公證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繼承法,繼承遺產需要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關系證明,其中子女關系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7月之后,雖然不再強求這些證明,但因相關細則暫時還沒有出臺,出于謹慎考慮,公證繼承方式仍需要出具無非婚生子女等證明。”
李俏麗、梁恭智等基層干部反映,經過治理,現在政府機關索要證明已經相對比較規范,數量大幅減少,但公證、保險、銀行、私企等社會機構的證明索要量很大。
此外,各地治理力度、進度不一,也導致跨地區的“奇葩證明”難以禁絕。記者調查發現,為了方便群眾開證明,佛山市在全市各基層社區設立自助服務終端,市民可以拿身份證自助打印標準格式的社保證明、無房證明等。但是,自助打印的黑章證明,只被佛山當地各部門接受,外地經常不認。
佛山市編辦行政體制改革科副科長王輝鋒介紹,鑒于這種情況,我們只好再設彩色打印自助服務終端,專門應付外地索要的證明,浪費了大量行政資源。更有甚者,有些地方對證明的簽字在右下角、左下角還有要求,導致我們開出的標準格式證明無法使用。
多位基層干部認為,目前,一些地方推進“互聯網+”、一門式政務服務等信息共享政策,從源頭上有效避免了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等現象。但是,在破除各類“信息孤島”的過程中,一些“政策夾縫”給各種無謂證明留下了滋生空間。應統籌建立起全國統一、明確的、公開的審批標準和辦法,取消互為矛盾、過時無效、無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審批事項,徹底消除產生“奇葩證明”的根源。(記者秦交鋒、劉宏宇、宋曉東、潘祺)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