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小曲熱愛旅行,卻不敢和父母提出。他知道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呆在學校里,申請到好大學。
每個月,他和父母視頻通話幾次,他的母親很想他,父親忙于經營建材生意,較為疏遠。小曲說,中國新年是他最想家的時候,但父母并沒有來看他。
這所學校中,86%學生是國際學生,其中一半來自中國。國際學生的父母很少出現在學校,也不太和老師溝通,學校為孩子們安排了“住宿父母”,以照顧他們平時的生活。
17歲的小胡(Hsu)是一名害羞的17歲男孩,在美國一所高中讀書。談起來到美國,他說這是父親的主意,他做的決定。他的父親是中國一個電器公司總裁,父親詢問他想不想來美國讀中學,他表示同意。小胡說自己想成為一名牙醫,不過他也表示,這是媽媽的主意,但他覺得這沒問題。他的目標大學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小胡說,他來美國才三個月,新生活由讀書、籃球和電腦游戲組成。他也遭遇過歧視,有人朝著他大叫要他“滾回中國”。在這個私立天主教學校,他每天和同學老師們一同禱告,盡管他不信教。
他的英文不太好,但成績一直在進步,只有體育和數學得了B。
小胡說,“我在中國的成績達不到平均分,但在這里我高出平均分”。
對此,他的寄宿家庭“家長”周先生表示很開心,認為其中不乏自己的功勞。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很多中國家長早早把孩子送出國,只因別人都這么做。學校如何,寄宿家庭如何,他們了解的并不多,這是很魯莽的行為”。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