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漲工資要把握好“度”
要注重使工資增長與經濟增長相匹配、與勞動生產率提高相匹配
經濟增長放緩,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這種情況下,工資該怎么漲?
“經濟運行的新特征,給工資調整的‘度’提出了新要求。”蘇海南說。工資的變動由市場發揮主要作用,同時政府也應做好調控。
從市場因素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仍處于中高速增長的區間,“蛋糕”在繼續做大,這為今后漲工資奠定了堅實基礎。從政府調控看,在“共享發展”的理念引導下,黨和國家更加重視改善百姓生活,城鄉居民繼續增收是大勢所趨。但是,這一過程中也要注重使工資增長與經濟增長相匹配、與勞動生產率提高相匹配。比如,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頻率和幅度應更多地考量與經濟運行主要指標的銜接匹配關系。事實上,調控政策已經考慮到這些因素。今年前9月最低工資調整范圍和調整幅度,較往年同期已有所縮減。各地發布的工資指導線,不論是基準線還是上下線,其增長幅度同比都在縮小。
一些領域出現的工資增長快于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現象,如何改變?“這種勢頭如果延續下去的確會影響企業運行乃至經濟發展。改變這種趨勢,主要是在技術創新、工藝流程、管理水平、人員培訓方面下功夫,以推動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時合理安排工資增速。”蘇海南說。
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樣是企業降低用工成本的選擇。在制造業企業,“機器換人”已成潮流。鴻富錦的負責人介紹說,該企業正在大力推進生產自動化,其中一個車間投入1.5億元引入手機打磨自動化生產線,過去需要約1000名員工,現在只用100人左右。
不少人擔心,機器換人會減少就業機會,最終影響勞動者的收入。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表示,目前的機器換人主要是企業在招工難、用工貴的背景下所采取的應對措施。機器可能會替代一部分流水線上的勞動力,但新設備的操作、維護也需要人,將派生出新的勞動力需求。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均表明,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將帶來更高的產值增長,從而保證了就業增加,還會增強產業間的關聯性,衍生出新的行業和就業崗位。新崗位的工資水平、就業質量往往有所提升。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加強培訓教育,使勞動力素質不斷提高并適應市場需求。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