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馬拉喀什氣候大會有喜有憂
新華社摩洛哥馬拉喀什11月16日電 綜述:馬拉喀什氣候大會有喜有憂
新華社記者王麗娜 周玥 黃靈
聯合國馬拉喀什氣候大會閉幕在即。16日,中國代表團第一副團長、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與會各方能夠著眼大局和未來,盡早達成“平衡全面”的行動聲明。
分析人士認為,作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后的首次大會,馬拉喀什大會的結果將對此后數年的氣候談判產生決定性影響,切實檢驗各方承諾的效力和可信度。
巴黎協定》生效奠定良好基礎
本月4日,對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安排的《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協定從達成到生效之快,在全球治理中堪稱典范,體現了國際合作中摒棄“零和博弈”狹隘思維;也表明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已成為大勢所趨,顯示出全球對氣候治理的迫切期望。
截至本月15日,已有109個國家批準了這一協定,這些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過全球總排放量的75%。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出席馬拉喀什氣候大會高級別會議時說,《巴黎協定》得到了各國鼎力支持,這是因為各國都意識到,謀求共同利益是維護本國利益的最佳保障。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里夏·埃斯皮諾薩說,《巴黎協定》生效表明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正加速落實,這將有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他表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仍面臨資金、技術等諸多難題,本次大會將提供機會,落實《巴黎協定》的目標和雄心。
大國發揮引領作用
全球氣候治理需要強有力的國際合作。在馬拉喀什大會上各國代表廣泛認為,大國在氣候問題上勇于承擔國際責任,在推動全球氣候談判、促進新氣候協議落實等方面發揮了引領性作用。
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和排放國,中美兩國在努力推動落實《巴黎協定》中彰顯大國責任,也成為新型大國關系在氣候合作上的體現。
早前,中美兩個大國都做出了自己的減排承諾。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等自主行動目標。美國承諾到2025年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排溫室氣體26%至28%。
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摩洛哥外交與合作大臣薩拉赫丁·邁祖阿爾贊賞中國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認為通過項目解決實際問題反映出南南合作務實的特征。他呼吁發展中國家應當以合作心態,共同發聲,解決共同問題。
法國總統奧朗德呼吁下一屆美國政府尊重美方在《巴黎協定》中作出的承諾。他說,《巴黎協定》符合所有人利益。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遵守已作出的承諾不僅是責任,也符合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美國人民的利益,因為沒有一個國家面對氣候變化能獨善其身。
責任還需精準細化
如今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識,但多邊談判進程艱難曲折,各方利益博弈激烈復雜。
中國代表團副團長謝極說,在圍繞一些技術性和程序性議題談判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呈現不同態度。他認為,只有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才能體現各方利益。
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應承擔更多義務。《巴黎協定》規定,發達國家應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特別是發達國家曾承諾,到2020年實現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應對氣候變化支持資金的目標,但迄今尚未明確履行上述承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我們希望發達國家把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的支持落實到位,讓發展中國家看得見、摸得著,”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說。
他說,不少發達國家已經在積極努力籌措資金。“現在的關鍵問題是,1000億美元里面要區分清楚,哪些是新的、額外的、專門為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而不是重復計算的資金”。
分析人士指出,各國在促成《巴黎協定》簽署和生效過程中展現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意愿,但后續落實還需要各方繼續釋放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政治意愿以及轉變發展方式的智慧和勇氣,為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實現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續發展、構建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作出切實努力。
編輯:曾珂
關鍵詞:馬拉喀什 馬拉喀什氣候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