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創新驅動需要更多“華大人”

2016年11月16日 08:59 | 作者:劉喜梅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采訪尹燁,是在全國政協第54次雙周座談會召開當天的晚上9點鐘。

此時,距離雙周座談會結束剛剛3個小時。而第二天一早,他就要飛離北京。

“這是我在華大十幾年的夢。”再次談到在雙周座談會上“運用基因科技降低出生缺陷”的主題發言,尹燁依然難掩激動。在并不明亮的燈光中,記者看到37歲的他,臉上寫著滿滿的自豪。

可作為華大人,尹燁最自豪的時刻,并不是今天能夠成為雙周座談會特邀的專家,也不是華大基因已經居世界基因研究機構的至尊之位,而是在2003年,他和同事一起處理未滅活的SARS病毒樣本,冰箱里放著恢復期血清隨時準備在和平年代為國家獻身的時刻。

那一天是2003年4月15日凌晨。剛剛從非典病人的組織標本中分離制備出的SARS病毒RNA,由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送抵華大。

然后,在接下來的72小時中,尹燁和華大的同事們一起完成了平時至少要半年才能做完的一系列工作———破譯SARS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制備全病毒裂解液、純化抗原并制備診斷試劑盒、還要準備好全部的申報材料以期盡快獲批投入臨床應急使用。

當時,尹燁24歲,參加工作尚不滿一年。一夜之間,他寸把長的頭發在機械鍵盤上掉了一層。

4月底,SARS病毒診斷試劑獲批,這也開創了中國藥品綠色申報文號的先河。幾天后的5月3日,華大將自主研發生產的首批30萬份SARS病毒診斷試劑,捐給了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這種生死時速的追趕,在于華大全體人員在各流程和環節的完美配合,他們儼然變成了一個72小時不眠不休全力開動的機器。

為什么能夠創造這樣的效率和完美的配合?尹燁的答案很簡單,是因為華大人的堅守,是因為身為科學家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對科研突破的執著。所以今天,華大不以完成了多少例基因檢測作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標準,他們的標準是有多少人因為基因檢測而受益,有多少種疾病因為基因檢測而得到控制。

正是因為這樣的堅守,華大也被譽為基因科技領域的“黃埔軍校”。聲名赫赫的楊煥明、汪建等人,都是其中的“教官”。現在,尹燁也已經位居“教官”之列。

而在記者看來,尹燁從“小兵”成長為“教官”的職業歷程,折射的卻不只是尹燁個人的成長,而是當下致力于我國衛生與健康領域科技創新的科學家們的集體形象。也正是這些科學家們的集體成長,完成了我國以及世界衛生健康領域醫學科技的一次次重大突破。這些突破,既是我國應對衛生與健康挑戰的戰略選擇,也是促進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良性發展的根本保證,還是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組成。

所以,在我們邁向健康中國2030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時候,我們需要更多“華大人”。因為,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看到,雖然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但政府始終都是關鍵角色。因而,政府部門也需要進一步科學構建適合“華大人”成長的環境,既要為他們建好“高速公路”,也要明確“交通規劃”,以保障他們的快速馳騁。

“蒼天在上,磐石作證,此時此地,一群普普通通的華夏兒女,用他們的淚汗心血和青春,為他們古老的民族爭得了一個險些失去的歷史機遇。歲月無情,他們和他們的支持者將隨時光而逝去,此心昭昭,他們的執著、奉獻和自信,必將為人類基因圖的一小部分而留駐歷史。”這是2002年,在北京國展的招聘會上,華大基因創始人之一楊煥明寫在華大招聘展位前的一首詩。也正是這首小詩,吸引了尹燁前往華大。

而我們希望,留駐歷史不只有華大人,而是更多的“華大人”。他們,不只是留駐歷史,還開創歷史。

編輯:趙彥

關鍵詞:創新驅動 全國政協 雙周會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六月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 中文字幕99久久亚洲精品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国产 | 中文字幕三级免费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