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互聯網推動捐贈透明度 90后漸成“指尖公益”主角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勞佳迪|上海報道
3天、3000多個項目、3億元,這組由騰訊公益平臺近日公布的數字幾乎火遍了整個互聯網公益圈。難怪圈內人要用“風來了”這樣的資本術語形容這場“指尖公益”的狂歡,僅僅3年前,這只隨風起舞的“豬”還只是小眾的游戲,參與其中的許多公益機構都曾飽嘗全年善款以萬元計的冷落滋味。
與2015年相比,今年“99公益日”3天遞交出的成績單呈現了快速增長的形態,從去年205萬人次、1.279億元的捐助人和善款數發展到了今年677萬人次、3.05億元。
指尖公益與日俱增的能量密集固然令人振奮,不過,近期網絡直播偽慈善的騙局也映射出陽光下的陰影。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騰訊、阿里巴巴等超級流量入口帶來數據爆炸的同時,互聯網也在重構著這個古老事業曾飽受詬病的秩序,公益行業首個透明化項目公示機制已在推動中。
90后成為公益主角,00后參與度驚人
和美國等發達國家不同的是,中國公益捐贈的主力軍過去一直由企業唱主角,互聯網的開放屬性正在改寫這種生態。“3天72個小時,兒慈會整個‘大戰隊’179個項目一共籌款8970萬元,包括了自籌和配捐,項目只占到大盤子的5%,善款達到了13%,但最讓我們驚喜的不是資金的突破,而是捐贈人的范圍大大拓寬,超過132萬人伸出援手。”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副秘書長姜瑩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而在這股主力軍中,85后已然成為新生力量。“我們內部監測到,捐贈主力是85后人群,所以真正勸募的黃金時間是晚上8點到10點,這完全是跟著這些人的作息。”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朱秋霞告訴記者,從性別構成看,女性捐助人的數量高達男性4倍。
騰訊公布的大數據則顯示,不僅90后成為捐款主力,甚至還沒有獨立經濟來源的00后也在暗自崛起。記者注意到,19~27歲年齡段的90后捐助人占比接近四成,貢獻度最高;80后代表的28~36歲年齡段占比略高于20%;而10~18歲年齡段的00后捐助人竟然已經超過80后,占比近27%,儼然是一股生力軍。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2008年汶川地震后,年輕一代的公益力量就已經洶涌澎湃。“重大的救災事件其實勾勒出一條中國公益發展的主脈絡,1998年抗洪時互聯網不發達;2004、2005年印度洋海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向國際社會災難進行救助,當時互聯網主要承擔著通訊作用;而2008年汶川地震時,許多年輕人通過網絡捐款,刷新了老一代的認識,這一年也被稱為互聯網公益元年。”
另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在新浪微公益平臺、螞蟻金服公益平臺、淘寶公益網店等其他渠道中,80后、90后的占比也都在60%~70%以上,90后對這種新生公益形態的接受程度更高。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公益 項目 互聯網 騰訊 資本 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