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美麗鄉村涌動瀏陽河畔
新華社長沙11月14日電 題:“全域美麗鄉村”涌動瀏陽河畔
綠水青山間散布著一棟棟農家小院,潔凈的瀝青路延伸到每戶人家,鄉鄰爽朗的笑聲四溢,“道德模范榜”等文化景觀隨處可見……在湘贛邊界、瀏陽河畔的湖南瀏陽市,5000平方公里上的每一個鄉村都有美麗的注解。
出長沙城區東行幾十公里,一進亞洲湖村,就看到月牙湖波光閃動,湖水清澈見底。孩子們在湖畔戲水,兩岸綠樹掩映,各色花兒爭奇斗艷,一層層的稻浪翻滾蕩漾。
“過去的亞洲湖,可沒這么漂亮,湖水不干凈,村容村貌不雅觀。”村支書羅新德說,前些年大家都忙著掙錢,對村里建設和管理不太上心。
如今的亞洲湖村,院落干凈,道路整潔,寧靜清雅的農家書屋,寬敞明亮的室內籃球場,現代化的自行車驛站,沿著村道繞村一圈,竟然不見一片垃圾紙屑。
在60公里外的達滸鎮象形村,近年來通過美化環境、整理河道、完善配套,也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湘東小桂林”。每逢踏春、秋游旺季,周末每天接待游客上萬。
亞洲湖村、象形村的變化,是瀏陽市創建全域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2011年以來,當地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以閑置宅基地、土地有償退出、有償使用等改革為動力,千方百計調動群眾投工投勞、園區企業和富裕村民捐資積極性,推進城鄉統籌、環境同治,創建“幸福屋場”。
除了硬件設施逐步完善,農村的公共服務能力也在向城市看齊,垃圾清運隊、“群眾城管”、村級足球隊……在官渡鎮竹聯村,記者偶遇兩名“群眾城管”,他們正挨家挨戶檢查衛生。遇有老人獨自在家的,還幫忙做點家務。
據村支書吳敬芳介紹,群眾城管隊由5位村民自愿成立,分文不取,每天2次義務巡查,督促衛生打掃,禁止亂搭亂建,提供各種志愿服務。
村容村貌好了、基礎設施強了,久違的鄉村群眾文體活動“重出江湖”。不久前,在關口街道,12個村(社區)自發組成的足球隊,進行了為期近一個月的“村級”足球錦標賽。“卷著褲腳從田里上岸,奔跑在綠茵場。”炭棚村支書黃伏新說,鄰里之間交流多了,矛盾也少了。
當前,在我國有的地區,農村“空心”、農戶“空巢”、農業“空殼”,成為三農之痛。而在瀏陽,夜幕降臨后,老人在廣場上散步跳舞,年輕人在運動場上龍爭虎斗,小孩在嬉戲打鬧,山鄉僻壤生機盎然。
目前,瀏陽市32個鄉鎮(街道)中,共有7個獲評國家級生態鎮,19個被評為長沙市環境衛生“十佳鄉鎮”。“我們要把美麗鄉村從‘盆栽’變成‘風景’,3年內升級打造300個示范幸福屋場、100個示范村、10個示范鄉鎮,由點到面、全域覆蓋。”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曹立軍說。
記者發現,瀏陽的“全域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全民參與意識的不斷喚醒和增強。
在有著700多年歷史的沙市鎮秧田村,在多年前的建設中,也經歷過辦事人心不齊、集資難的過程。不過,這幾年,村里修路、綠化、建廣場、建運動場,除了財政獎補的200萬元,村里沒有一分錢借債,全部由村民自主解決。
“美麗鄉村建設不能等靠要,要讓每一個村民都參與進來,成為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努力,美麗鄉村才能維護好、發展好。”村支書羅澤其回憶說,干部群眾達成共識,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據了解,在瀏陽“共建共享”的全域美麗鄉村建設中,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村民自籌資金占總投入的80%以上。
在瀏陽河畔星羅棋布的“幸福屋場”,農民人人參與共建的印跡舉目皆是:屋場志愿者服務站房屋,是村民捐獻的;村道邊的休閑長椅,是村民自發網購來的;村里花架、垃圾箱、煙灰缸,是有手藝的村民義務做的;村里各種園藝小品,是村民們用竹木加工或回收廢舊塑料瓶、輪胎等手工做的……
“只要人心齊了,民風好了,每一個人都愿意為村里發展出謀劃策、出資出力,我們的美麗鄉村就永遠有希望、有前途!”羅澤其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湖南 瀏陽河 綠水青山 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