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立足國情樹立自信 中國法治建設要走自己的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問題,從思想理論上作出深刻回答、從頂層設計上作出戰略部署,中國法治建設邁上新征程,開啟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走對路是關鍵。近年來,鼓吹西方“憲政民主”的暗流不時涌動,一些人將我們黨依憲執政與西方的“憲政”混為一談,聲稱中國要走西方的民主法治道路。事實上,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么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中國的法治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突出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從歷史經驗來看,走自己的路是我國法治建設的必然選擇。近代以來,中國一直在學習和借鑒西方的法律理論與法律制度。但無論是清末的改良立憲方案還是后來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方案,在中國都出現了“水土不服”,都沒能取得成功。可見,法治建設如果嚴重脫離中國實際,必然導致失敗。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開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道路的探索。這個過程既包括傳承轉化中國傳統法律文化遺產,又包括吸收借鑒西方先進法治文明成果,更重要的是回應改革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在法治建設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國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無論是法治理念的樹立、法律體系的完善,還是法律制度的創建、法學教育的發展,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總結歷史經驗,在對待法治的態度上,人們已經達成一個基本共識,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道路是必然選擇。
從國外實踐來看,走自己的路是我國法治建設的明智之舉。在世界范圍內主要存在兩大法系,即以法、德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和以英、美為代表的普通法系。這兩大法系在法典編纂、法律適用技術以及訴訟程序等諸多方面都呈現較大的不同。究其緣由,主要是它們在歷史傳統、政治思想以及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另外,即便是適用同一法系,由于現實國情不同,不同國家的實際操作也有一定區別。近年來,盲目照搬西方理論和經驗而使本國法治建設陷入困境的事例屢見不鮮。比如,“阿拉伯之春”后,部分國家在走向“西式民主”的同時,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也開始涌現,包括政局動蕩、經濟發展舉步維艱等。這些國家之所以遭遇這樣的困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法治改革過程中只注重形式化的“民主”與“法治”,卻忽視了民族、教派、軍隊等多重力量博弈的現實國情和民眾改善生活的實際需求。由此也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法治建設通常是受其特定歷史傳統和社會經濟條件等因素制約的;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我國法治建設的明智之舉。
從未來發展來看,走自己的路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關鍵所在。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最清楚。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必須尊重中國國情、結合中國實際,與時俱進,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法治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基本制度是我國法治建設中必須堅持的。在政黨制度上,我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在我國各項事業中始終處于核心領導地位,這一點必須牢牢堅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應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充分發揮人大對一府兩院的監督作用。此外,在法治建設中還必須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大力培育和弘揚現代公民意識與法治精神。總之,我國的法治建設既沒有通行的制度可以照搬,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模仿。只有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堅定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這樣法治建設才能符合人民意愿,才具有旺盛生命力。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11日 07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法治 建設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