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10億包裹在路上 法律不能缺場
只有建立起高度法治化的網絡購物環境,這一行業發展才能快而不亂,給消費者帶去更多便利和歡樂
被網友稱為“剁手節”的“雙十一”,將于明天凌晨開啟。這個節日發源于2009年11月11日淘寶商城舉辦的促銷活動,迄今已走到第八個年頭。據中國快遞協會基于往年“雙十一”及今年快遞數據推測,今年“雙十一”快遞將會超過10億件,極有可能再次刷新包裹數量紀錄。
10億多個包裹在路上,這既是中國電商發展如火如荼的一個標志,又是廣大民眾的一場購物狂歡。盡管生活的成本越來越高,但這不妨礙人們通過網購“輕奢”產品或搶買打折扣的必需品,來滿足自己提升生活水準的愿望。而那些手頭寬裕的人,則不在乎“任性”一把,客觀上也為中國電商行業發展作出了貢獻。只要消費者多長個心眼,通過貨比三家、提前記價、保留退貨憑證等方式避免吃虧上當,“剁手節”也可以變成有滋有味的歡樂節。
應當看到,與消費者購物熱情一起“升級”的,除了物流效率和支付的便捷性,還有網購中的“騙術”。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每年“雙十一”前后,針對網購中違法違規行為的舉報量都會成倍增加。一些網店通過售假、虛標原價、刷單“炒信”、虛假促銷、誤導宣傳等行為誘騙消費者上當的事,已是層出不窮。其中的刷單“炒信”、虛假交易等情況,還是網購消費領域獨有的問題。這些問題,與網絡購物普遍具有的跨地域性相疊加,將導致監管部門的治理成本急劇增加。
眾所周知,法治是社會成本最低的治理方式。當前急待解決的問題則是,如何讓法治強力介入網絡購物領域。如果懲戒網購違法違規行為的法治已內化為一種網購文化,那么,消費者投訴量與網購交易量幾乎成正比例增長的問題就無從產生,消費者找網店店主、電商網站“長征式維權”的現象也不會浮現。網絡購物領域的法治得以完善,不僅為消費者的權益,也為網購生態環境和高品質商品構筑起堅實的“防火墻”。
說到筑墻,磚在哪里?現階段,我國解決網絡購物糾紛的依據主要是《網絡交易管理辦法》《民法通則》《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針對電子商務領域還沒有一部健全有效的全國性法律規范,而一些發達國家上個世紀就已對電子商務專門立法。而現行法律法規,難以妥善解決網絡購物這一新興領域產生的新問題,致使消費者對網購商品和服務、經營者信息等方面的知情權,退、換貨時的運費,網購時留下的個人信息的隱私權等等,得不到法律的有力保障。
除了亟須加快專門立法、讓已形成草案的《電子商務法》盡快正式出臺之外,針對網購領域的執法和司法救濟也應進一步加強。網絡購物的“前店”與“后庫”可以遠隔千里,一旦產生消費糾紛,連確定執法主體都可能大費周章。由于難以確定賣方真實信息、難以收集證據,對于一些消費者的投訴有的執法部門也存在不作為的現象。而在司法救濟中,網購糾紛責任主體認定難、訴訟管轄法院確認難、訴訟成本太高以致“贏了官司輸了錢”等問題,也急需得到破解。
讓法律保持在場,才能提升網絡購物體驗,給中國電商行業發展再添一把火。調查顯示,每年的“雙十一”包裹量峰值都將成為各大快遞公司第二年的常態水平,這反映出網絡購物行業發展的蓬勃走勢。只有建立起高度法治化的網絡購物環境,這一行業發展才能快而不亂,給消費者帶去更多便利和歡樂。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雙十一 剁手 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