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很黨派 很黨派
卓有精神貽后世
民革組織繼承、弘揚中山精神紀實
在珠海,民革市委會建議恢復中山公園的提案得到落實,近80年前籌建的留思山中山公園終于在2011年變成現實。
既以參政議政為手段傳承和發揚中山精神,又以紀念、研究、宣傳孫中山為契機拓寬參政議政渠道、提高參政議政水平和效能,扎實推進民革各項工作邁上新的臺階,在中山精神的指引下,民革各級組織圍繞諸多主題和當地實際,深入開展調研、積極建言獻策,貢獻了民革的力量。
孫中山曾說過:“救世、救人、救國三者,其性質皆為博愛。”2013年開始,民革基層組織開展的牽手困難群眾活動,以“伸出博愛之手”為名。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常務副主席齊續春,副主席修福金、何丕潔、鄭建邦等領導以上率下,帶頭參加支部活動,率先結對困難黨員和群眾,為全體黨員作出表率。各地成立由主委掛帥的活動領導小組,以基層組織為載體,聚焦扶貧助學、法律援助、助殘助老、關愛抗戰老兵等四個領域積極開展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博愛之光,照亮了所聯系群眾奔向小康的希望之路。
用中山精神促進祖國統一
今年10月31日,綿綿細雨中,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率領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抵達南京中山陵拜謁。“海峽兩岸都應該以中山先生為師,共創民族復興大業,共享和平幸福榮景。”當洪秀柱在中山陵拜謁時講出這段話的時候,想必她也會回憶起當年連戰在博愛廣場上的演講:“中山先生是今天我們兩岸大家共同尊崇的前輩。”
南京的中山陵、北京的碧云寺,成為中國國民黨政要大陸之行的必去之地。因為一個共同的名字:孫中山。
孫中山曾說過:“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孫中山關于中國和平統一的思想,內涵豐富,現實性強,是他給后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民革是以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為工作重點的參政黨,從1950年代開始,以孫中山愛國精神為紐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就成為民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革與中國國民黨的歷史淵源關系,與島內各界人士的親情友情聯系,以及對中山精神的繼承和發揚,都是我們做好祖統工作的獨特優勢。”在今年6月召開的民革全國祖統工作表彰會上,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這樣總結道。
依托這樣的優勢,民革開展的許多促進祖國統一的工作,令人印象深刻:
2002年,民革中央主辦的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成立,協會以孫中山為號召,開辟了海內外文化交流的一個良好平臺。截至2016年,民革中央以中華中山交流協會的名義先后邀請和接待了15屆“臺灣高校杰出青年赴大陸參訪團”。每一屆杰青團員來到民革中央機關做客,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都對大廳中安放的孫中山銅像肅然起敬,并紛紛合影留念。
2011年3月,時任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率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參訪團一行20人,應邀赴臺進行訪問交流。由民革中央主席親自率團,踏訪寶島,在民革歷史上尚屬首次。
2015年5月,民革中央首次作為主辦方之一,與黃埔軍校同學會、天津市海外聯誼會共同隆重舉辦了第六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抗日烈士后人做了緬懷先烈、發揚中山黃埔精神的主題演講,很好地起到了團結兩岸黃埔人,激發中華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的作用。“中國夢就是我的夢,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是要看到祖國完全統一的。”中國統一聯盟原主席紀欣的話說出了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
編輯:韓靜
關鍵詞:民革中央 弘揚 中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