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農民集體是農地農用的“守門人”

2016年11月09日 17:26 | 作者:瞿長福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農民集體做農地農用的“守門人”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實踐性,能較好地減少農地被征占、被擠占現象,維護農民利益。使農民集體在農村土地流轉中正確發揮作用,到位不越位、到位不缺位,是當前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的重要環節

農村土地流轉正不斷升溫。據農業部最新數據,截至今年6月,我國2.3億農戶中流轉土地的農戶超過7000萬,達30%以上。那么,在流轉比例不斷增高、適度規模經營不可阻擋的情勢下,作為農村土地所有權代表,即以村委會為主的農民集體,在這一過程中如何發揮作用?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就成為一道緊迫而重要的問題,必須明確回答。

中辦國辦最近下發的《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對這一現實問題給出了答案。《意見》在重申“始終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根本地位”這一原則后,對農民集體在土地流轉中的職責作出了具體界定。綜合《意見》提出的“有權對承包農戶和經營主體使用承包地進行監督,并采取措施防止和糾正長期拋荒、毀損土地、非法改變土地用途等行為”及其他具體要求,農民集體在土地流轉中的突出作用,就是做好農地農用的“守門人”。

農民集體做農地農用的“守門人”具有很強的現實性。按現有法律政策,我國實行的是二元土地制度,即城市土地為國有,農村土地為集體所有。這一制度設計,使得農村土地流轉中,無論地方政府還是國土部門,對流轉土地具體用途的監督要么鞭長莫及、要么有心無力,甚至有的存在私心作怪,引發農民反感。而農民集體與農民一樣對土地有天然依賴,守好村里的幾畝地是本能擔當,加上與土地朝夕相處,掌握農地是否農用是分分鐘的事。所以,在維護農地農用上,農民集體具有其他部門沒有的優勢。

農民集體做農地農用的“守門人”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農戶流轉土地,有的是缺少勞動力無人耕種,有的是隨大流,有的是條件改變或者因承包地很少流轉出去而無所謂。無論哪種情況,多數農戶只能關心流轉費用高低,對土地流轉出去做什么、怎么做則難以關心、無力關心、無法關心,而農民集體既有監督責任,也有分散農戶不具備的監督能力,能有效減少農地非農化現象。

農民集體做農地農用的“守門人”能較好地減少農地被征占、被擠占現象,維護農民利益。這些年,非農用地需求很大,征地成本較低,在各種由頭的占地壓力下,農戶對承包地的維護很困難。農民集體作為土地集體所有權的權利主體,無論是直接維護農地農用,還是協商征地價碼,都能通過增加征地成本從而減少農地占用,促進節約用地。

現實中,總體上農民集體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對確保農地農用、保障糧食安全、維護農民利益發揮了很好作用。不過,也有不少農民集體擺錯了位置,不能正確行使農地農用監督職能。這些問題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越位。農民集體是農地農用的“守門人”、監督人,但不能越俎代庖,不經同意就把農民承包地流轉出去,或者以收回承包地要挾農戶流轉土地,或者要求農戶只能把土地流轉給誰,等等。權力越位,是造成土地流轉矛盾的重要原因。

另一個問題是缺位。有的農民集體軟弱無力,或者片面理解放活土地經營權,對長期拋荒、損毀土地,甚至非法改變土地用途現象聽之任之,對流轉土地搞非農經營或者變相改變農地用途現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近年來曝光的違法違規改變農地用途事件,很多是因為農民集體渙散缺位,監督不力甚至帶頭“毀田”導致農地得不到有效保護。

因此,使農民集體在農村土地流轉中正確發揮作用,到位不越位、到位不缺位,是當前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的重要環節。三權分置改革能否順利進行,堅持農地農用是試金石;而做到農地農用,農民集體是很好的“守門人”。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農民 土地 農地 集體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人各人国产 |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观 | 综合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婷婷网 |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天天爽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