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位于浙江諸暨的西施殿。
陳侃章說,勾踐臥薪嘗膽之地是諸暨和紹興,而浣紗溪就在諸暨。而在歷史上,諸暨也未分過上、下諸暨,與余暨無涉,臨浦也未屬過諸暨(曾屬過山陰)。“蕭山縣名唐天寶年間(約750年)從永興更名,臨浦遲至宋代才叫臨浦里,民國三年才有施家渡這個村。”
在西施故里問題上,明末清初蕭山籍學者毛奇齡曾引用劉昭注釋時寫道:“《越絕》曰:蕭山,西施之所出。”不過陳侃章認為,“蕭山”二字,始于唐天寶年間的蕭山縣名,不可能出現在漢代《越絕》上,而劉昭之注也是一條無史可據的孤注。“此外,《辭海》《中國大百科全書》中關于西施、鄭旦的詞條記述清楚,業界很早就對此進行了認定。”
蕭山教師王瑋常曾發表《西施出蕭山》一文說,“西施出蕭山,最早見于《后漢書》”。
“《后漢書》成于南朝劉宋,比蕭山縣名要早300余年。蕭山境內有幾處西施古跡不足為奇,大概因為西施、鄭旦由越入吳,途經紹興、蕭山、德清、桐鄉、嘉善、湖州、蘇州等,沿途各地都產生了紀念西施的古跡,有學者稱之為‘西施之路’。”陳侃章說。
20世紀80年代那場“爭論”因王瑋常的《西施出蕭山》而引發,當時國學大師姜亮夫、中國歷史地理學著名教授譚其驤和陳橋驛等一大批專家并不認可“蕭山說”。隨后“西施出蕭山”的提法便逐漸消失。
眼下,為了社會經濟發展,全國各地紛紛從歷史中挖“寶藏”,大打名人牌文化牌搞旅游。“這次西施故里爭論再起,本質上也屬于此類。”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