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從“中國第一展”到“世界第一展”:60年傳奇見證中國外貿變遷
新華社廣州11月4日電(記者王攀、吳濤)自1957年4月15日首屆廣交會始到第120屆,廣交會已走過整整60個年頭,被稱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窗口”和“晴雨表”,濃縮著中國外貿發展史。
【1957年:成交額8657萬美元】起步階段“中國第一展”廣交會就是“中國制造”最重要的對外窗口。在第一屆廣交會上,共有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23名客商參展,成交額達8657萬美元。消費者熟知的茅臺酒,就是在廣交會上接受香港商貿界人士建議,從帶有砂眼的黑陶酒瓶改成了白瓷酒瓶,將紅星商標改成了參考敦煌壁畫藝術、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商標,從而一路暢銷市場。
【1978年:按市場規律辦展】1978年10月,當第44屆廣交會開幕時,人們已經嗅到了春天的氣息,實現中國外貿的多個第一:首次將“以銷定產”作為對外貿易方針,首次開展補償貿易,首次開展來料加工、來料裝配業務……在本屆交易會上,多年滯銷的真絲印花綢緞僅僅因為將圖案從拖拉機、鋤頭鐮刀,改成了牡丹、荷花,就大受國際市場歡迎,人們第一次體會到“按市場規律辦事”的巨大能量。
【1999年:首現私營企業】隨著改革的推進,高度集權的外貿總公司壟斷全國外貿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民營企業還處在改革的視線之外。
魯冠球帶著他的萬向節闖廣交會被拒,于是去賓館敲外商的房門,一家一家地發產品說明書,他的企業最后成了通用汽車在中國的第一家零部件供應商;浙江貝發制筆廠廠長貝智銘因為進不了廣交會,就在外商云集的一個樓梯口等了一個星期,終于拿到一筆兩萬美元的訂單,后來這個寧波人成了著名的“中國筆王”……
1999年,當第85屆廣交會4月15日開幕時,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浙江余姚西摩電器有限公司等幾家中國企業身上:它們作為首批獲得外經貿部批準、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私營企業的代表,第一次登上了廣交會這個外貿大舞臺。
【2007年:更名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2001年加入WTO為標志,廣交會也進入了變化頻繁、令參觀者眼花繚亂的8年。僅2002年到2004年間,廣交會就先后由“一館一期”改為“一館兩期”,再改為“兩館兩期”,并且著手建設規模更大、設施更先進的琶洲新館;從2007年春季第101屆起,廣交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首次設立進口展區。
這里甚至成為外貿政策調整的重要“策源地”。2008年,面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沖擊,多部門持續在廣交會上進行深入調研,密切關注這個“晴雨表”上反映出來的各種重要動向和市場趨勢,有針對性地分析國際市場低迷所造成的影響,盡快幫助中國的企業尤其是出口企業擺脫困境。
【2010年以來:“世界第一展”活力四射】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以來,每屆展覽面積超過120萬平方米、參展企業超過2.4萬家、到會采購商保持在近20萬人規模的廣交會已成為“世界第一展”,私營企業與生產企業逐步成為參展主體。2013年4月15日,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電子商務平臺上線,以“網站+移動客戶端+呼叫中心”為載體,建設智慧廣交會,打造出了365天不落幕的廣交會。
今年秋季廣交會,采購商人數基本穩定,東盟、南盟地區報到人數增幅較高,而進口展區有600多家企業參展,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參展企業達到361家,占近60%。如今,這里不僅是中小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起跑地,也是我國自主品牌培育、壯大的重要基地,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從這里揚帆起航,走向世界。(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60年 中國外貿變遷 廣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