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海納百川兼容并蓄 推動創新人才資源開發
(原標題:用“有形的手”推動創新人才資源開發)
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中共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目前,在創新人才資源開發中,一些地方對于如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還存在認識上的盲區和誤區。比如有人認為,既然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那么像西部一些條件艱苦的地方,如果不在科技創新人才待遇上“拿真金白銀說話”,政府的人才工作就是“瞎忙乎”。事實上,市場在創新人才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排斥政府正確發揮“有形的手”功能,主動彌補市場缺位和市場失效的問題。特別是在市場相對不發達的地方,政府更應該有所作為,推動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弱鳥先飛”。
當然,政府發揮“有形的手”這一功能,不能“亂彈琴”,需要充分遵循政府和市場關系的基本規律和創新人才成長的基本規律。根據這些基本規律,可以把政府在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中的作用概括為五個方面。
第一,以“規劃之手”推動人才先行。創新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先導性,人才培養和人才創新活動又都具有“長周期”特點,這就決定了追求發展必須“人才先行”。而市場力量往往帶有短期性和路徑依賴性。例如,所謂“優勢自然資源的陷阱”,就是發展上對“優勢自然資源”產生路徑依賴,追求短期利益,而無法培育創新能力的結果。“人才先行”無法靠市場力量自發實現,必須發揮政府作用,特別是發揮規劃先導作用。科學的規劃能夠基于長遠發展需要,指導公共資源布局,撬動市場資源配置,推動資源向創新人才短缺的重點領域聚集。當前,許多地方正處在經濟結構升級、增長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型的關鍵階段,經濟發展和創新人才發展具有“非線性”的特點,政府規劃的引領和導向作用尤為重要。
第二,以“改革之手”增加人才政策的有效供給。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需要資源投入,也需要制度投入。人才制度建設要做“加法”和“乘法”,更要做“減法”和“除法”。這就需要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破除束縛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給創新人才“松綁”,釋放創新人才活力。政府的“改革之手”,可以增加政策的有效供給,使人才政策成為推動創新人才成長的要素,而不是制約創新人才發展的桎梏,從而解放和增強創新人才活力。
第三,以“激勵之手”解決人才外部性問題。創新人才是具有正外部性的發展要素。這是因為,創新創業的收益不僅體現為市場價值,更包含著社會價值;不僅為參與者帶來財富,也為他人乃至整個社會創造價值。創新創業人才在實現個人和企業價值的同時,也會在更大范圍內極大地推動知識更新、技術突破、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市場機制下,具有正外部性要素的供給會出現激勵不足的問題。這就需要政府發揮“激勵之手”作用,通過資金、項目、金融、稅收以及待遇等方面的措施,增加對創新人才的激勵,從而與市場機制互補,共同形成對創新人才的有效激勵。
第四,以“服務之手”提升人才獲得感。創新人才離不開良好的服務保障。這就需要用人主體首先發揮基礎作用,需要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的人才服務機構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需要政府積極為創新人才提供公共服務。人才公共服務對于彌補用人主體、市場和社會在創新人才服務方面的不足具有重要意義。人才公共服務包括面向人才提供的編制、社會保障、戶籍(居留)、子女教育、住房、醫療保健、教育培訓、國情研修、休假療養、宣傳表彰等方面的專門服務。另外,加強對創新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落實黨政領導干部聯系人才機制,也是人才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政府一方面要推動用人主體更好服務人才,鼓勵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人才服務機構發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強人才公共服務機構改革,不斷提升服務覆蓋面、精準性、可及性和有效性,切實提高創新人才的獲得感。
第五,以“引導之手”培育人才生態。政府要主動把握創新人才的外部性特點和追求精神價值的特點,引導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對創新人才在創造市場價值的同時產生的社會價值給予充分肯定。要主動把握創新人才全球化特點和個性化特點,引導形成“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社會氛圍,聚集本地和外地兩個市場、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的創新人才資源,用好各種具有不同能力專長和不同個性特點的人才。同時,還要主動把握人才創新創造活動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特點,引導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王志明,作者系青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人才資源 創新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