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上調社保基數 莫忘“最終付款”責任

2016年11月03日 16:45 | 作者:盤和林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公共財政應履行“最終付款人”角色,只有加大社會保障的財政支出,“從鍋里盛飯吃”才能避免調整社保繳費基數所帶來新的“被平均”問題。

社保繳費費率階段性降低后,社保繳費基數也即將迎來調整。據媒體報道,國務院近期印發《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城鎮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納入繳費基數統計口徑范圍,避免對低收入群體的制度性擠出。

近年來,由于社會平均工資統計范圍和對象的缺陷,導致低收入者多繳費,出現社保繳費基數“被平均”現象,引發社會強烈反應。據有關專家預測,此次擴大統計口徑,社保繳費基數將下降10%左右,無疑是低收入者和負擔較重的中小企業、制造業的福音。

但不少公眾擔心,下調社保繳費基數雖然能少交部分錢,但也有可能導致養老保險金缺口進一步擴大,或降低社會保障水平,帶來新的“被平均”問題。

事實上,這一問題關乎我國財政結構。筆者認為,公共財政應擔負“最終付款人”角色,只有加大社會保障的財政支出,“從鍋里盛飯吃”才能避免調整社保繳費基數所帶來新的“被平均”問題。

國際上通常采用“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來衡量各國政府的社會保障財政責任,發達國家在30%-50%之間;即使一些中等收入國家,比例也在20%以上。例如,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日本,一直是以政府財政補貼支撐的公共養老金體系。2013年,光是養老保障支出一項就占財政總支出的16%。

我國社保“十二五”規劃也要求,各級財政將社保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提高到25%左右。但由于我國各級政府基礎設施支出偏好、財政支出績效較低、財政供養“人頭費”偏高等問題,有數據顯示,目前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支出僅占我國財政支出的12%。

財政支出增長趨勢理論認為,財政支出應呈現“公共支出民生化增長趨勢”。在經濟發展早期,政府投資占社會投資比重比較大,政府需要為經濟發展提供鐵路、電力、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因為這是經濟起飛的必備條件。但隨著經濟發展日漸成熟,這些投資比例會逐漸下降。公共支出將從基礎設施逐步轉向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這些民生方面的支出要顯著快于其他支出的增長,甚至要高于GDP增速。

當前,我國不少地區基礎設施出現“適度超前”現象,“鐵公機”對相關聯產業及經濟拉動作用減弱,少數地方甚至出現了債務、產能過剩風險。此外,我國地方政府目前仍熱衷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甚至一些本可以市場化的項目,由此加重了財政負擔,并對民間投資造成了“擠壓效應”。

社會保障倒“U”型曲線理論認為,經濟發展初期由于人均收入較低、能力有限,社會保障水平普遍偏低;隨著經濟發展,人均收入水平逐漸提高,社會保險負擔能力、政府的社會保障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因此,財政支出中的社會保障支出比重應該逐步提高。從這一視角看,我國現在顯然處于提高社會保障占財政支出比重的階段。

總之,社會保障有“社會穩定器”美譽,是最大的公共品之一。政府作為社會保障的“最終付款人”,公共財政“民生化增長”也應是政府重要的責任。□盤和林(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博士后)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社會保障 財政支出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日本高清在线观看 | 五月天综合网缴情五月中文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 欧美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二区 |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