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雙語教育下的維吾爾族小伙,從小山村飛到清華園

2016年11月03日 13:56 | 來源:中國民族報
分享到: 

“能從烏什縣到清華大學,雙語教育對我的幫助最大。”漫步清華園,看著布滿爬山虎的圖書館、圓形穹頂的大禮堂,還有日晷上“行勝于言”的格言,18歲的穆薩·圖爾貢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這個維吾爾族小伙來自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玉斯屯克和田村。

玉斯屯克和田村位于天山腳下,距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邊境不過30公里。今年,穆薩·圖爾貢以701分的成績摘取阿克蘇地區高考理科狀元,并被清華大學醫學院錄取,結束了烏什縣沒有學生考上清華大學的歷史。“小山村飛出高考狀元”成了烏什縣居民茶余飯后的談資。穆薩認為,他今天能考入理想的大學,主要是因為自己在國語小學打下了良好的語言基礎。

穆薩報考的是清華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碩連讀8年。“小時候,媽媽經常生病住院,那時我就想長大了要當醫生,這樣就能治病救人了,這回我如愿了。”穆薩說。

穆薩清楚地記得,那時候經常是一位漢族大夫給母親看病,但大夫說的話他一句也聽不懂。7歲時,父親帶他去農機市場,路過依麻木鎮國語小學時,他聽到教室里傳出瑯瑯的讀書聲,雖然聽不懂,但他知道,那就是大夫說的漢語。他當即告訴父親,他想到國語小學讀書。當年9月,父親帶他到依麻木鎮國語小學報名上學。

依麻木鎮國語小學是一所寄宿制、民辦公助小學。創辦人庫爾班·尼亞孜曾經當過大學教師、從事過個體工商業。因為做生意走南闖北去過很多地方,他深知學好漢語的意義。2003年,他拿出30萬元的積蓄,在家鄉伊麻木鄉(2015年4月,依麻木鄉撤鄉建鎮)創辦了一所國語幼兒園,并從附近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四團請來了漢族老師。他說:“農民們不懂漢語,制約了他們的發展。必須讓孩子們學好漢語,將來才能走得更遠,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一年后,幼兒園的孩子們“畢業”,看到孩子們短短時間就能說一口比較流利的漢語,庫爾班·尼亞孜看到了希望,順勢開辦了國語小學。

在學校開辦之初,烏什縣委、縣政府免費為該校劃撥土地6955平方米,用于教學用地,教育行政部門積極為該校申辦辦學資質。通過積極爭取,該校被納入國家義務教育保障機制范疇,在校學生與公辦學校同等享受“兩免一補”政策,享受與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同等待遇。

剛開始,學校只有兩個學前班。面對一群“牙牙”學語的孩子,如何讓孩子們更好、更快地學會漢語,是老師們最關切的。

庫爾班·尼亞孜和其他的老師通過不斷地嘗試,摸索出了一條新的教學方法,那就是通過不斷的語言和肢體動作刺激,讓孩子真正明白每個漢字的含義。

比如學習“坐”這個字,一位老師會帶領孩子高聲朗讀,另一位老師就會不停地做“坐下”這個動作。也就是通過這樣的學習方法,穆薩·圖爾貢開始了他的漢語學習生涯。

“剛開始我一句漢語也聽不懂,上課就像在聽‘天書’。我記得當時班上只有3名漢族學生,大家都搶著和他們做同桌。到了3年級,我能和漢族同學正常交流了。”穆薩·圖爾貢說。

為支持國語小學,2014年,烏什縣再次無償劃撥7500平方米的土地建校舍,自治區教育廳撥付項目資金1647.12萬元,建設了新校區。烏什縣教育局還先后選派4名公辦教師到依麻木鎮國語小學支教,改善了國語小學師資隊伍緊缺的窘境。

支援烏什縣建設的浙江衢州援疆指揮部還幫助學校辦起了體驗式的國學課堂,通過穿唐裝漢服、祭拜孔子像、背唐詩、誦讀《弟子規》《論語》、學京劇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國學修養。因為小學時打下的書法基礎,如今的穆薩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2010年至2015年,依麻木鎮國語小學培養的324名小學畢業生,有268名學生以優異成績考上內初班,錄取率達82.71%。烏什縣教育局副局長王光理說:“依麻木鎮國語小學在烏什縣乃至整個阿克蘇地區的雙語教育中起到了帶頭的作用,政府將幫助學校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以先進文化為引領,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民漢兼通的合格人才。”

“國語小學對我的影響太大了。”穆薩說,直到現在他都記得小學墻上“學好國語,面向全國”這句話,這也是他的座右銘,“只有學好國語,我才能走得更遠。”

穆薩考上清華大學,讓不少村民羨慕不已,也動了讓自家孩子學漢語的心思。穆薩的表妹艾力·奧斯曼已經在維吾爾語學校讀完一年級,見表哥考了好成績,堅持要家長送她去國語小學學習。

“黨和國家培養了我,畢業后,我希望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為親人和鄉親治病,為改善家鄉的醫療條件盡一份力。”穆薩說。

編輯:韓靜

關鍵詞:雙語教育 清華園 維吾爾族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人各人国产 | 熟女中文字幕免费 |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 | 日韩欧美在线导航亚洲都市 | 日本免费三区激情视频在线看 | 亚洲乱码成熟在线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