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大元帥府紀念館重現“開門見江”
民革廣州市委會建言中山遺跡保護紀實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一進紀念館,兩棟三層小樓顯得威嚴莊重。紀念館內綠化優美,環境幽靜,一草一物都在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參觀、拍照的游客絡繹不絕,其中還有一些外國游客。
1917年和1923年,孫中山曾兩次在這里就任大元帥,晚年有相當長的時間在這里居住。召開國民黨一大、創建黃埔軍校、國共第一次合作、創立國立廣州大學……這些都是孫中山在此期間的事跡。
然而10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光景。
“剛來的時候江灣橋的東引橋就在門樓前穿過,像一把‘刀’一樣插在這里。紀念館西面還有兩棟居民樓。”談到當時的景象,民革廣州市委會副主委李穗梅深有感觸。她回憶道,剛到廣州市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工作時,每次打車出租車司機都不認識路。
為恢復其原貌,重現當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的革命史跡,從1986年起至2010年,民革廣州市委會等單位先后多次提交提案,呼吁保護和恢復“孫中山大元帥府”原貌。這些呼聲得到了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政府的重視。2010年,江灣橋東引橋被拆去,門前一直到江邊的居民區也實施了搬遷。經過整治后,整個大元帥府周邊煥然一新,恢復了“開門見江”的往日風景。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只是民革廣州市委會為保護孫中山遺跡所做的努力之一。(下轉第二版)
廣東是孫中山的故鄉,廣州是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工作以及生活時間最長、與其革命事業關系最密切的城市。據相關統計,目前,廣州市與孫中山相關的遺跡多達20余處。民革與孫中山有著深厚的淵源,保護中山遺跡也就成為民革廣州市委會參政議政工作的重點內容。
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黃埔長洲島創立黃埔軍校。1988年,黃埔軍校舊址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整體保護有待進一步規范和完善。
1994年,民革廣州市委會針對長洲島及黃埔軍校等文物資源的開發保護狀況,提出《長洲島的開發刻不容緩》提案。2000年,民革廣州市委會等單位就黃埔軍校舊址的保護和修復問題聯合到長洲島進行調研。2001年在市政協九屆四次大會提出“以黃埔軍校為龍頭,把長洲島建成廣州市的城市寶島”的建議。
民革的呼聲也讓廣州市政府更加重視黃埔軍舊址的開發利用和保護。2001年8月,廣州市副市長沈柏年指示,要以黃埔軍校舊址的建設為龍頭,綜合開發和建設好長洲島,既有利于祖國統一大業,又有利于廣州市的文化和旅游事業的發展。如今的黃埔軍校已經修葺一新,以嶄新的面貌準備迎接孫中山誕辰150周年。
廣州先烈路,一條不到2000米的路段,南接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興中會墳場、鄧蔭南墓園,北有張民達墓、華僑五烈士墓及沙河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等20多處近代革命先驅的墓址。民革廣州市委會于2000年在廣州市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作了題為《劃建先烈路區段,弘揚廣州城特色》的大會發言,首次提出對該路段進行規劃,將其建設成為“中國革命近代史史跡長廊”。2008年,民革廣州市委會再度提出相關建議。
2016年,在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之際,民革廣州市委會提交了《關于整合孫中山革命史跡資源,彰顯廣州城市魅力的建議》。提案指出,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尤其重要,孫中山精神對凝聚全球華人具有獨特的作用。提案建議進一步挖掘、整合廣州市孫中山革命史跡資源,彰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魅力,同時推進兩岸四地人文交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在今年5月,提案由中共廣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盧一先督辦。今年7月,盧一先在調研中要求各有關部門把落實該提案作為提升廣州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高標準整合孫中山史跡資源。
民革對孫中山先生懷有崇高的敬意和深厚的感情,孫中山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的精神也是民革成立的重要思想基礎。“繼承和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的精神,就是要自覺地接受中共領導,矢志不渝地與中共榮辱與共、同心同德、肝膽相照、同舟共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切實履行參政黨的職能。”在談到民革廣州市委會的工作時,主委于欣偉這樣說道。
實現祖國統一是中山先生畢生不懈的追求,孫中山的思想也是凝聚愛國民主力量的一條精神紐帶。民革作為參政黨,促進祖國統一,是參政議政最重要的活動之一。民革廣州市委會,在孫中山以及的保護利用方面積極發揮作用,也在為弘揚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的精神和圍繞祖國統一事業做出不懈努力。
編輯:韓靜
關鍵詞:民革 廣州市委 孫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