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好聲音 好聲音
民建胡海英:加快家庭農場發展
201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中發〔2013〕1號)首次提出“家庭農場”的概念。文件提出: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2014年2月出臺的《農業部關于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工作指導、土地流轉、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強化社會化服務、人才支撐等方面提出了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具體扶持措施。在國家的扶持下,近兩年來,各地大力發展家庭農場,促進了農村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
一、 家庭農場發展情況
2013年以來,隨著國家相關文件的出臺,家庭農場迅速發展。以廣東韶關為例。韶關地處粵北山區,農業資源豐富,發展家庭農場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韶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家庭農場的發展,2013年11月,韶關市工商局出臺了《關于做好家庭農場登記工作的意見》。2015年9月,韶關市農業局發布了《韶關市級示范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至2016年上半年,韶關市實有登記家庭農場577戶。2013年底,韶關市登記家庭農場僅29戶,至2014年底登記家庭農場達到135 戶,2015年底登記家庭農場達到403戶,2015年比2014年同比增長了198.5 %。2016年上半年,韶關市新登記家庭農場174戶,比2015年上半年新登記的90戶增長了93.3%,家庭農場在韶關處于蓬勃興起的勢頭。產業結構方面,韶關市家庭農場包括三種情況:一是種植業家庭農場,主要生產經營涉及到蔬菜、水果、蘭花等產業。二是種養結合型家庭農場、也是最多戶數的一種類型,主要生產形式為蔬菜+生豬,水果、苗木+家禽、水產品等,種植與養殖相結合,既降低能耗,又減少排放。三是其他類型家庭農場,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特色餐飲以及休閑農業、觀光農業、農業技術推廣等形式。生產經營情況方面,韶關市有部分家庭農場與現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經營,以合作社+家庭農場的形式經營,這種經營模式不僅掛強靠大,而且經濟效益普遍較好。種植類合作社及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可以為家庭農場提供農業機械化作業、測土配方施肥、農業病蟲害統防統治和農資配送等套餐式或點單式服務;養殖類合作社及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為家庭農場提供種畜良種繁育、人工采受精、標準化生產所需飼料、畜藥配送服務等。
二、 家庭農場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高。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雖然國家早已出臺了關于扶持家庭農場的政策文件,但由于地方政府部門及相關媒體對家庭農場的宣傳不足,廣大農民對家庭農場為何物依然認識不足,甚至一些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也不知道怎么去衡量家庭農場,怎么區分家庭農場與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組織和農莊經濟的關系。
(二)生產要素約束。大多數家庭農場在農業生產要素獲得方面面臨著較大的約束。土地方面,由于家庭農場對土地面積需求相對較大,因此多數都是同時承租幾個集體戶的土地,出現生產規模相對分散情況,這種分散生產模式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模化生產存在矛盾;同時,部分農民抱著“寧可拋荒不可失地”的思想,害怕失地失權,不愿意把土地流轉給他人耕種。資金方面,在現行的金融體制下,家庭農場大多缺乏貸款抵押物,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融資,部分已登記注冊的家庭農場,由于缺少必要的資金支持,對基礎設施和生產資料的連續投入嚴重不足,極大地影響了農場土地整理、農業機械購置等,限制了家庭農場集約化水平的提高,發展前景受到很大制約。人才方面,農場主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年齡構成普遍“高齡化”,他們掌握的知識和新技術不多,品牌認識不足,抗風險意識不強,抑制了家庭農場的發展。
(三)基礎設施薄弱。目前,農村基礎設施尚存在一定短板,地勢平坦、交通方便、水源條件好、旱澇保收的耕地農民不愿流轉,地形地貌條件差、交通不便、水源缺失的耕地收成無保障,往往成為家庭農場流轉的區域。農村農機服務推廣也不夠,某些規模不大的家庭農場沒有技術和設備的支持,設備不到位,修建灌溉設施等事關發展的項目也無法長久持續。
(四)缺乏幫扶指引。家庭農場在經營中尚缺乏相關部門的具體政策支持,例如:政策紅利、經營補貼等。同時,政府部門各自為政,社會化服務程度低。由于缺乏技術應用、產品服務、品牌建設的指引,相當一部分家庭農場都處于傳統的農業經營模式,在當前“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前景下,對于如何扶持已登記的家庭農場創新營銷模式,向優勢農場、示范農場發展,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五)抗風險能力較差。當前農業是投資回報期長、回報率低、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較弱的弱勢產業,病蟲暴發、洪澇干旱災害和農產品市場價格的異常波動等情況時有發生。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力的家庭農場生存模式,應對各類風險的能力較差。
三、 加快家庭農場發展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思想認識。家庭農場是新生事物,是推動農業現代化和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增強農產品市場份額和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地方政府要組織干部認真學習中央有關文件,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使廣大干部充分認識到發展家庭農場的重大意義。宣傳部門要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加大對家庭農場的宣傳,提高家庭農場的認知度。縣級工商、農業等職能部門人員要深入田間地頭,通過實地走訪農戶、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向廣大農民群眾作好宣傳指導工作,激發經營戶開辦家庭農場的意愿,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村市場經營主體向家庭農場轉變。
(二)加快改革步伐,強化要素保障。進一步完善家庭農場認定辦法,量化認定標準,出臺扶持家庭農場發展的具體實施意見。由政府主導,加強工商、農業、稅務、財政、金融等相關部門的聯系,系統性地推出家庭農場扶持政策,將家庭農場等同于小微企業對待,在稅費上給予減免,在資金投入上將新增農業補貼、財政獎補資金、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等向家庭農場傾斜。在項目安排上,建立和完善農產品最低收購價制度,降低家庭農場市場經營風險;在獎勵政策上,實行以獎代補政策,設立土地規模經營獎勵基金。重點扶持經營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的家庭農場,鼓勵其與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進行聯合經營。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農業、水利、國土等部門要優先安排家庭農場發展重點項目。針對流轉土地分散、導致經營成本增加這一弊端,鄉鎮政府應鼓勵各地方行政村開展“互換并地”工作,解決農戶耕作的地塊分散難題,提高農機作業水平和土地利用率,促進適度規模經營發展。
(三)加強行政指導,提供服務保障。工商部門對登記注冊的家庭農場做好后續跟蹤服務,安排人員定期上門回訪,了解家庭農場的經營訴求,指導家庭農場經營者商標申報和廣告宣傳,提高其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農業部門加大對家庭農場經營者的培訓力度,組織開展種植養殖、生產收購、合同等方面的技能培訓,提高農場主綜合素質,增進家庭農場管理水平。優化金融服務,開展家庭農場信用等級評定,對信用等級高的家庭農場由金融部門給予一定的授信額度,并給予利率優惠。允許家庭農場以大型農用設施、流轉土地經營權等抵押貸款。大力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支持和引導農業擔保機構優先為家庭農場提供擔保貸款,幫助解決家庭農場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融資難問題,支持家庭農場做強做大。建立縣、鄉、村三級信息共享平臺,依托農業信息網絡平臺,為家庭農場經營提供市場信息服務。提供科技幫扶,由農業、畜牧、科技等部門與家庭農場結成“一對一”的服務機制,推廣先進農業技術,提供農資購銷渠道,傳播市場化信息。同時,成立縣一級家庭農場協會,通過協會加強行業管理和規范,扶持起一批守法、合法、誠信經營的示范性家庭農場,發揮好其示范效應。
(四)加快融合創新,支持特色產業發展。支持家庭農場依托農村專業戶、專業村向農產品加工、儲運等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行業拓展。鼓勵扶持家庭農場加強與物流、實體店的合作,促進“前線”與“后方”供給的聯動,例如可以推出“訂單農業”,實體店提前向家庭農場預訂農產品,實現“預先采購、物流及時配送”。創新“農民制造+互聯網”模式發展,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創造高收益,推出例如“體驗式農場”、“私人訂制”等新型農旅項目,鼓勵家庭農場主充分運用“互聯網+”模式打破傳統務農觀念,利用微信、微博、客戶端、農村淘寶等第三方平臺建立直銷體系、拓展營銷渠道,推動線上交流互動、引客聚客、精準營銷和線下真實體驗、品牌信譽等優勢相融合,實現由從事農副產品加工到休閑旅游、觀光和農家樂等特色產業發展。培育示范典型,以創新程度、盈利前景作為核心指標,成立“實訓基地”,組織各家庭農場經營戶前往參觀學習。出臺創業優惠政策,鼓勵中高等學校特別是農業職業院校畢業生、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務工返鄉人員等興辦家庭農場,引領家庭農場進一步健康穩定發展。
編輯:韓靜
關鍵詞:家庭農場 民建 農村 土地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