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抄底海外礦產資源需防范風險

2016年10月21日 10:55 | 來源: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近兩年來,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下跌,以洲際油氣、洛陽鉬業為代表的上市公司掀起了新一輪的海外礦產資源抄底浪潮。業內人士表示,并購海外礦產資源,須防范文化、法律、金融等諸多方面的風險。

迎抄底良機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世界煤炭市場價格下跌32%,鐵礦石價格下跌24%,銅價跌了25%,鋅價跌了30%,鈀價跌了30%。市場逐漸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這給國內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抄底機會。

以洲際油氣收購油氣公司班克斯為例,公司指出,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行,由112美元/桶高位一度下跌至最低27美元/桶。原油價格的低位運行,為石油資產的并購整合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公司在油價底部區域積極進行項目收購,交易完成后,公司石油勘探、開采和銷售業務將進一步擴大。

此外,在今年4月底5月初,洛陽鉬業先后宣布了兩宗收購:以15億美元購買英美資源集團AANB公司位于巴西的優質鈮業務以及AAFB公司的硝酸鹽業務;斥資26.5億美元獲得自由港麥克米倫公司位于剛果(金)的Tenke Fungurume銅鈷礦56%股權。

洛陽鉬業大手筆押寶,也是看中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的機會。公司表示,目前海外優質礦業資源估值處于歷史較低水平,受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等因素影響,國際礦業公司的生產經營受到一定打擊。為降低負債水平,專注核心業務的發展,國際礦業公司紛紛通過出售資產來改善自身財務狀況。預計未來行業持續低迷將加速推進企業間的兼并重組,這也為國內大型礦業集團進行戰略性海外資源收購提供了有利契機。

嚴加防范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在收購海外礦業的過程中,要嚴加防控風險。“從過往10年國內公司的海外礦產投資實踐看,雖然現在處于大宗商品價格周期的底部,但收購的失敗率依然很高,這是由文化、法律、金融等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國內企業抄底國際礦產資源,應克服沖動情緒,理性投資,才能提高成功率。”某投行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國內企業掀起海外礦產投資狂潮下,失敗的例子不斷出現。以鐵礦投資為例,港股上市公司中信泰富投資中澳鐵礦項目,至今仍讓很多投資者有余悸。中澳鐵礦項目開工于2006年,計劃投資42億美元,于2009年建成投產。但項目開工后,投資一路水漲船高,幾度陷于停頓,直到2013年年底才首次將鐵精礦粉裝船出口,比原計劃晚了4年,且超支了80億美元。

同時,把握抄底時機也很重要。中鋁礦產資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思德在總結過去10年中國礦業“走出去”失敗的原因時表示,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令全球經濟遭遇“寒冬”,很多中國企業認為當時已經“觸底”,但實際上卻“買”在了高點。且具體礦種、所投資區域以及投資階段千差萬別。

王思德認為,海外礦產投資失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目標選擇錯誤。比如在澳大利亞,賺錢的鐵礦企業都位于該國西北部皮爾扒拉地區,如果中國礦企選擇投資該國荒漠地區的鐵礦企業,可能陷入投資陷阱。此外還有價值判斷錯誤,境外投資不僅需要地質學家的參與,還需要金融、冶煉以及礦業經濟、礦業貿易等各方面專家,以及財務、法律、人文的專家參與進來。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海外礦產 國際大宗商品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 |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理论片久久网站 | 好吊妞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又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