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新華社社評:長征永遠在路上——寫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新華社社評:長征永遠在路上——寫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
歷史,常常在今昔對比中給人以無盡遐想與啟迪。
2016年10月17日,晨曦中,長征火箭托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起航,兩名中國航天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新征途。動于九天之上,他們的身后,是一個向著未來挺進、日益走向復興的現代中國。1934年10月,江西于都河邊,一支陷入危境的隊伍在夜色中穿行,開始了山高路遠、九死一生的漫漫征程。他們的身后,是一個四分五裂、飽受侵凌的貧弱中國。在迎來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日子里,人們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歷史沒有終結,讀懂長征,不只是重溫那段崢嶸歲月,更是為了看清我們腳下的道路,傳承民族精神的基因,凝聚起開創未來的磅礴力量。
“每一場革命都有它自身的傳奇。”長征,就是這樣一個震古爍今的不朽傳奇。歷時兩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如滾滾鐵流,縱橫十余省,長驅數萬里,戰強敵、跨激流、翻雪山、過草地,最終勝利會師陜甘寧,完成了震驚世界的萬里長征。這一偉大壯舉,突破了人類的生存極限,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在歷史坐標系中,長征是一個醒目的轉折點: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黨和革命的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這豪情萬丈的壯麗史詩,這巍然屹立的精神豐碑,將永載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史冊。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都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當長征又一次喚醒我們的歷史記憶,“從哪里來,向何處去”成為我們黨深切思考的問題。在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前提出“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在參觀“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主題展覽時號召“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勇前進”,習近平總書記以“長征永遠在路上”的歷史自覺,指引著前行的方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面向未來的豪邁宣言,也是我們弘揚長征精神、走好新長征路的行動指南。
長征路上,黨的堅強領導是贏得勝利的根本。毛澤東同志曾經總結:“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從遵義會議的生死決斷,到四渡赤水屢出奇兵,從維護團結避免分裂,到堅定不移北上抗日……危急關頭,正是因為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的領導地位,形成了成熟而堅強的領導集體和領導核心,紅軍才能走出絕境,中國革命才能轉危為安。歷史告訴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建設堅強有力的黨,事業發展就有了根本依靠,復興征程就有了領航力量。
當年,紅軍將士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在新的長征路上,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8800多萬黨員不斷增強“四個意識”,13億中國人民不斷堅定“四個自信”,我們必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把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長征路上,理想信念是攻堅克難的靈魂。當年,紅軍指揮員平均年齡不足25歲,士兵平均年齡不足20歲。人們或許難以理解,為什么這樣一支年輕的隊伍會如此英勇頑強?為什么面對平均每300米就要倒下一名戰士的兇險征程,他們依然勇往直前?只有讀懂了陳樹湘被俘后斷腸自盡的壯烈,方志敏獄中對“可愛的中國”的暢想,劉志海交最后一次黨費的忠誠,“七根火柴”“半截皮帶”背后的艱辛,才能深刻理解“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歷史昭示,才會為前仆后繼的壯舉感動不已——“不用路標,順著戰友的遺體就能找到前進的路線”。
編輯:秦云
關鍵詞:長征勝利80周年 長征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