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對付公眾號刷量不能手軟
有句話叫“欺騙,是商業世界的癌癥”,對于網絡世界的數據欺騙,決不能心慈手軟,更不能不當回事。
前不久,一批曾風光無比、光彩照人的微信公眾號“大神”們,突然變得灰頭土臉。因微信系統升級,刷量工具無法“工作”,他們羞于啟齒的真實閱讀量、點贊數瞬間裸露于眾,尷尬得要死。微信團隊表示,刷閱讀量、點贊數已成成熟的黑色產業鏈。
刷閱讀量是一樁“你情我愿”的生意。玩過公眾號的都知道,閱讀量是個好東西。它直接區分一個公眾號的身份和身價,事關數以萬計的廣告收入;而即便不為發財只是“愛慕虛榮”,數據好看一點也是倍有面子。正因如此,從兩年前開始,刷閱讀量就已經是行業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這算多大件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吸引海量粉絲堆積起閱讀量從而吸引廣告,這是內容創業最基本的模式。而刷閱讀量能讓一個公眾號看起來人氣高、黏性強、影響大,能讓自媒體財源滾滾,能讓公關公司完成考核,能讓廣告投放的企業老板喜笑顏開——各方共同發力,然后運營者很得意、商家很滿意,表面上一片繁榮,“他好我也好”。
然而,有人歡樂有人哭。刷閱讀量欺騙讀者、坑蒙廣告客戶,更可怕在于顛覆規則、污染環境。主動鉆營也好,身不由己也罷,當一些“大號”通過旁門左道賺得盆滿缽滿、風光無限,勢必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危及整個行業生態。如果再把影響擴展到實業界,多少企業的宣傳推廣費用打了水漂?這種泡沫無疑會造成企業資源的極大浪費,對其生存環境也造成破壞。
針對這一鬧劇,很多人痛心疾首。有人呼吁“讓陽光和透明成為最好的消毒劑”,有人感慨“有生命力的內容才是永恒不變的核心”……說幾句漂亮話總是容易的,但可以預見的是,即便加強技術防范、“家法”監管,也仍會有散落在各個角落的“人肉刷單員”樂此不疲地為假數據做貢獻,公眾號刷量也會像淘寶刷單、微博買粉一樣長期存在。
說到底,相比于技術防范和平臺監管,整治數據作假最大的短板還是重視程度。誠信與虛假的“貓鼠斗”,幾乎從互聯網誕生之始就一直存在。淘寶買評價,豆瓣刷口碑,電影假票房,甚至時下流行的網絡直播、短視頻也會刷量……假數據就像所有行業的數據造假一樣,會破壞社會互信、拉高交易成本,貽害匪淺。然而當前對它們依然缺少足夠嚴厲的打擊和懲治——在線下,相關規范已事無巨細,而網絡世界里借助假數據誘導消費、坑蒙客戶盡管涉嫌虛假宣傳、欺詐甚至不正當競爭,卻仍處于灰色地帶。這些行為在法律上應該怎么界定,監管部門如何布置規范、懲處機制,值得深思。
有句話叫“欺騙,是商業世界的癌癥”,對于網絡世界的數據欺騙,決不能心慈手軟,更不能不當回事。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公眾號 刷量 閱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