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豐子愷:學藝術是要恢復人的天真
研究藝術的直接效果,就是我們創作或鑒賞藝術品時所得的樂趣。這樂趣有兩方面,第一是自由,第二是天真。
研究藝術的間接效果,就是我們研究藝術有素之后,心靈所受得的影響,換言之,就是體得了藝術的精神,而表現此精神于一切思想行為之中。這時候不需要藝術品,因為整個人生已變成藝術品了。這效果的范圍很廣泛,簡要地說,可指出兩點:第一是遠功利,第二是歸平等。
我們對著藝術品的時候,心中撤去傳統習慣的拘束,而解嚴開放,自由自在,天真爛漫。這種經驗積得多了,我們便會酌取這種心情來對付人世之事,就是在可能的范圍內,把人世當作藝術品看。
我們日常對付人世之事,常是謹慎小心,辨別是非,打算得失的。換言之,即常以功利為第一念的。人生處世,功利原不可不計較,太不計較是不能生存的。但一味計較功利,直到老死,人的生活實在太冷酷而無聊,人的生命實在太廉價而糟塌了。所以在不妨礙現實生活的范圍內,能酌取藝術的非功利的心情來對付人世之事,可使人的生活溫暖而豐富起來,人的生命高貴而光明起來。所以說,遠功利,是藝術修養的一大效果。
最后要講的藝術的效果,是歸平等。我們平常生活的心,與藝術生活的心,其最大的異點,在于物我的關系上。平常生活中,視外物與我是對峙的。藝術生活中,視外物與我是一體的。
藝術心理中有一種叫做“感情移入”,在中國畫論中,即所謂“遷想妙得”。就是把我的心移入于對象中,視對象為與我同樣的人。于是禽獸、草木、山川、自然現象,皆有情感,皆有生命。所以這看法稱為“有情化”,又稱為“活物主義”。畫家用這看法觀看世間,則其所描寫的山水花卉就有生氣,有神韻。中國畫的最高境“氣韻生動”,便是由這看法而達得的。
編輯:陳佳
關鍵詞:豐子愷 學藝術是要 恢復人的天真